墨坛文学 > 中国小说史略 > 第八篇唐之传奇文上

第八篇唐之传奇文上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中国小说史略最新章节!

    第八篇唐之传奇文(上)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胡应麟(笔丛三十六)云“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个说以寄笔端。”其云“作意”云“幻设”者,则即意识之创造矣。此类文字,当时或为丛集,或为单篇,大率篇幅曼长,记叙委曲,时亦近于俳谐,故论者每訾其卑下,贬之曰“传奇”以别于韩柳〔1〕辈之高文。顾世间则甚风行,文人往往有作,投谒时或用之为行卷,今颇有留存于太平广记〔2〕中者(他书所收,时代及撰人多错误不足据),实唐代特绝之作也。然而后来流派,乃亦不昌,但有演述,或者摹拟而已,惟元明人多本其事作杂剧或传奇,而影响遂及于曲。

    幻设为文,晋世固已盛,如阮籍之大人先生传,刘伶之酒德颂,陶潜之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皆是矣〔3〕,然咸以寓言为本,文词为末,故其流可衍为王绩醉乡记韩愈圬者王承福传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4〕等,而无涉于传奇。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

    隋唐间,有王度者,作古镜记〔5〕见广记二百三十,题曰王度),自述获神镜于侯生,能降精魅,后其弟勣(当作绩)远游,借以自随,亦杀诸鬼怪,顾终乃化去。其文甚长,然仅缀古镜诸灵异事,犹有六朝志怪流风。王度,太原祁人,文中子〔6〕通之弟,东皋子绩兄也,盖生于开皇初(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十云通生于开皇四年),大业中为御史,罢归河东,复入长安为著作郎,奉诏修国史,又出兼芮城令,武德中卒(约五八五——六二五),史亦不成(见古镜记,唐文粹及新唐书王绩传,惟传云兄名凝,未详孰是),遗文仅存此篇而已。绩弃官归龙门后,史不言其游涉,盖度所假设也。

    唐初又有补江总白猿传一卷,不知何人作,宋时尚单行,今见广记(四百四十四,题曰欧阳纥)中。传言梁将欧阳纥〔1〕略地至长乐,深入溪洞,其妻遂为白猿所掠,逮救归,已孕,周岁生一子“厥状肖焉”纥后为陈武帝所杀,子询以江总〔8〕收养成人,入唐有盛名,而貌类猕猴,忌者因此作传,云以补江总,是知假小说以施诬蔑之风,其由来亦颇古矣。

    武后时,有深州陆浑人张鷟〔9〕字文成,以调露初登进士第,为岐王府参军,屡试皆甲科,大有文誉,调长安尉,然性躁卞,傥荡无检,姚崇尤恶之;开元初,御史李全交劾鷟讪短时政,贬岭南,旋得内徙,终司门员外郎(约六六——

    七四,详见两唐书张荐传)。日本有游仙窟一卷,题宁州襄乐县尉张文成作,莫休符〔10〕谓“鷟弱冠应举,下笔成章,中书侍郎薛元超特授襄乐尉”(桂林风土记),则尚其年少时所为。自叙奉使河源,道中夜投大宅,逢二女曰十娘五嫂,宴饮欢笑,以诗相调,止宿而去,文近骈俪而时杂鄙语,气度与所作朝野佥载龙筋凤髓判〔11〕正同,唐书谓“鷟下笔辄成,浮艳少理致,其论著率诋诮芜秽,然大行一时,晚进莫不传记。新罗日本使至,必出金宝购其文”殆实录矣。游仙窟中国久失传,后人亦不复效其体制,今略录数十言以见大概,乃升堂燕饮时情状也。

    十娘唤香儿为少府设乐,金石并奏,箫管间响:

    苏合弹琵琶,绿竹吹筚篥,仙人鼓瑟,玉女吹笙,玄鹤俯而听琴,白鱼跃而应节。清音咷叨,片时则梁上尘飞,雅韵铿锵,卒尔则天边雪落,一时忘味,孔丘留滞不虚,三日绕梁,韩娥余音是实。两人俱起舞,共劝下官,遂舞著词曰“从来巡绕四边,忽逢两个神仙,眉上冬天出柳,颊中旱地生莲,千看千处妩媚,万看万种嫹妍,今宵若其不得,刺命过与黄泉。”又一时大笑。舞毕,因谢曰“仆实庸才,得陪清赏,赐垂音乐,惭荷不胜。”

    十娘咏曰“得意似鸳鸯,情乖若胡越,不向君边尽,更知何处歇?”十娘曰“儿等并无可收采,少府公云‘冬天出柳,旱地生莲’,总是相弄也。”

    然作者蔚起,则在开元天宝以后。大历中有沈既济,苏州吴人,经学该博,以杨炎〔12〕荐,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贞元〔13〕时炎得罪,既济办贬处州司户参军,既入朝,位礼部员外郎,卒(约七五——八)。撰建中实录〔14〕,人称其能,新唐书有传。文苑英华〔15〕(八百三十三)录其枕中记(亦见厂记八十二,题曰吕翁)一篇,为小说家言,略谓开元七年,道士吕翁行邯郸道中,息邸舍,见旅中少年卢生侘傺叹息,乃探囊中枕授之。生梦娶清河崔氏,举进士,官至陕牧,入为京兆尹,出破戎虏,转史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时宰所忌,以飞语中之,贬端州刺史,越三年征为常侍,未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嘉谟密命,一日三接,献替启沃,号为贤相,同列害之,复诬与边将交结,所图不轨,下制狱,府吏引从至其门而急收之。生惶骇不测,谓妻子曰“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而今及此,思衣短褐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引刃自刎,其妻救之获免。其罹者皆死,独生为中官保之,减罪死投驩州。数年,帝知冤,复追为中书令,封燕国公,恩旨殊异。生五子,其姻媾皆天下望族,有孙十余人。后年渐衰迈,屡乞骸骨,不许。病,中人候问,相踵于道,名医上药,无不至焉,薨;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翁谓主人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生怃然良久,谢曰“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尽知之矣: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

    敢不受教!”稽首再拜而去。

    如是意想,在歆慕功名之唐代,虽诡幻动人,而亦非出于独创,干宝搜神记有焦湖庙祝以玉枕使杨林入梦事(见第五篇),大旨悉同,当即此篇所本,明人汤显祖〔16〕之邯郸记,则又本之此篇。既济文笔简炼,又多规诲之意,故事虽不经,尚为当时推重,比之韩愈毛颖传〔17〕;间亦有病其俳谐者,则以作者尝为史官,因而绳以史法,失小说之意矣。既济又有任氏传(见广记四百五十二)一篇,言妖狐幻化,终于守志殉人“虽今之妇人有不如者”亦讽世之作也。

    “吴兴才人”(李贺语)沈亚之〔18〕字下贤,元和十年进士第,太和初为德州行营使者柏耆判官,耆以罪贬,亚之亦谪南康尉,终郢州掾(约八世纪末至九世纪中),集十二卷,今存。亚之有文名,自谓“能创窈窕之思”今集中有传奇文三篇(沈下贤集卷二卷四,亦见广记二百八十二及二百九十八),皆以华艳之笔,叙恍忽之情,而好言仙鬼复死,尤与同时文人异趣。湘中怨记郑生偶遇孤女,相依数年,一旦别去,自云“蛟宫之娣”谪限已满矣,十余年后,又遥见之画舻中,含嚬悲歌,而“风涛崩怒”竟失所在。异梦录记邢凤梦见美人,示以“弓弯”之舞;及王炎梦侍吴王久,忽闻笳鼓,乃葬西施,因奉教作挽歌,王嘉赏之。秦梦记则自述道经长安,客橐泉邸舍,梦为秦官有功,时弄玉婿箫史先死,因尚公主,自题所居曰翠微宫。穆公遇亚之亦甚厚,一日,公主忽无疾卒,穆公乃不复欲见亚之,遣之归。

    将去,公置酒高会,声秦声,舞秦舞,舞者击膊拊髀呜呜而音有不快,声甚怨。既,再拜辞去,公复命至翠微宫与公主侍人别,重入殿内时,见珠翠遗碎青阶下,窗纱檀点依然,宫人泣对亚之。亚之感咽良久,因题宫门诗曰“君王多感放东归,从此秦宫不复期,春景自伤秦丧主,落花如雨泪胭脂。”竟别去,觉卧邸舍。

    明日,亚之与友人崔九万具道;九万,博陵人,谙古,谓余曰“皇览云,‘秦穆公葬雍橐泉祈年宫下’,非其神灵凭乎?”亚之更求得秦时地志,说如九万云。呜呼!弄玉既仙矣,恶又死乎?

    陈鸿为文,则辞意慷慨,长于吊古,追怀往事,如不胜情。鸿少学为史,贞元二十一年登太常第,始闲居遂志,乃修大统纪三十卷,七年始成(唐文粹九十五),在长安时,尝与白居易〔19〕为友,为长恨歌作传(见广记四百八十六)。新唐志小说家类有陈鸿开元升平源〔20〕一卷,注云“字大亮,贞元主客郎中”或亦其人也(约八世纪后半至九世纪中叶)。所作又有东城老父传〔21〕(见广记四百八十五),记贾昌于兵火之后,忆念太平盛事,荣华苓落,两相比照,其语甚悲。长恨歌传则作于元和初,亦追述开元中杨妃入宫以至死蜀本末,法与贾昌传相类。杨妃故事,唐人本所乐道,然鲜有条贯秩然如此传者,又得白居易作歌,故特为世间所知,清洪昇撰长生殿传奇〔22〕,即本此传及歌意也。传今有数本,广记及文苑英华(七百九十四)所录,字句已多异同,而明人附载文苑英华后之出于丽情集及京本大曲〔23〕者尤异,盖后人(丽情集之撰者张君房?)又增损之。

    天宝末,兄国忠盗丞相位,愚弄国柄,及安禄山引兵向阙,以讨杨氏为词。潼关不守,翠华南幸,出咸阳,道次马嵬亭,六军徘徊,持戟不进,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晁错以谢天下,国忠奉氂缨盘水,死于道周。左右之意未快,上问之,当时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怨,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仓皇展转,竟就死于尺组之下。(文苑英华所载)

    天宝末,兄国忠盗丞相位,窃弄国柄,羯胡乱燕,二京连陷,翠华南幸,驾出都西门百余里,六师徘徊,拥戟不行,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错以谢之;国忠奉氂缨盘水,死于道周。左右之意未快,当时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之怒,上惨容,但心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拜于上前,回眸血下,坠金钿翠羽于地,上自收之。呜呼,蕙心绔质,天王之爱,不得已而死于尺组之下,叔向母云“甚美必甚恶”李延年歌曰“倾国复倾城”此之谓也。(丽情集及大曲所载)

    白行简字知退,其先盖太原人,后家韩城,又徙下邽,居易之弟也,贞元末进士第,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宝历二年(八二六)冬病卒,年盖五十余,两唐书皆附见居易传。有集二十卷,今不存,而广记(四百八十四)

    收其传奇文一篇曰李娃传,言荥阳巨族之子溺于长安倡女李娃,贫病困顿,至流落为挽郎,复为李娃所拯,勉之学,遂擢第,官成都府参军。行简本善文笔,李娃事又近情而耸听,故缠绵可观;元人已本其事为曲江池〔24〕,明薛近兖则以作绣襦记〔25〕。行简又有三梦记一篇(见原本说郛四),举“彼梦有所往而此遇之者,或此有所为而彼梦之者,或两相通梦者”三事,皆叙述简质,而事特瑰奇,其第一事尤胜。

    天后时,刘幽求为朝邑丞,尝奉使夜归,未及家十余里,适有佛寺,路出其侧,闻寺中歌笑欢洽。寺垣短缺,尽得睹其中。刘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馔,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刘初愕然,不测其故,久之,且思其不当至此,复不能舍之。又熟视容止言笑无异,将就察之,寺门闭不得入,刘掷瓦击之,中其罍洗,破迸散走,因忽不见。刘逾垣直入,与从者同视殿庑,皆无人,寺扃如故。刘讶益甚,遂驰归。

    比至其家,妻方寝,闻刘至,乃叙寒暄讫,妻笑曰“向梦中与数十人同游一寺,皆不相识,会食于殿庭,有人自外以瓦砾投之,杯盘狼藉,因而遂觉。”刘亦具陈其见,盖所谓彼梦有所往而此遇之也。

    〔1〕韩柳指韩愈和柳宗元。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曾任吏部侍郎等职。撰有韩昌黎集。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曾任柳州刺史等职。撰有柳河东集。二人都是唐代散文代表作家。

    〔2〕太平广记类书,北宋李昉等人奉旨编辑,太平兴国三年(978)书成,五百卷。参看本书第十一篇。下文所说的“他书”据鲁迅唐宋传奇集序例,指说海、古今逸史、五朝小说、龙威秘书、唐人说荟、艺苑捃华等。

    〔3〕阮籍(210—263)字嗣宗,三国魏陈留尉氏(今属河南)

    人,曾任步兵校尉。他蔑视世俗礼法,所撰大人先生传,叙写大人先生虚无的超世俗的人生态度。刘伶,字伯伦,西晋沛国(今安徽宿县)人,仕魏为建威参军。所撰酒德颂,叙写大人先生“惟酒是务”的生活。陶潜所撰桃花源记,叙写渔人在桃花源中所见村人安宁纯朴的生活情景;五柳先生传,叙写五柳先生的安于寒素,不慕荣利。这些文章的人物和故事,均出于作者的幻设,近乎寓言。

    〔4〕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隋末唐初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官秘书省正字。所撰醉乡记,叙写超尘世的“醉乡”生活。韩愈圬者王承福传,叙写泥瓦匠王承福怡然自得、独善其身的处世态度。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叙写郭橐驼种树的故事,说明“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道理。

    〔5〕古镜记王度古镜记及后文所述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沈既济枕中记、任氏传,沈亚之湘中怨、异梦录、秦梦记,陈鸿长恨歌传、开元升平源、东城老父传,白行简李娃传、三梦记等,鲁迅唐宋传奇集均收入。

    〔6〕文中子即王通(584—617),字仲淹,王绩之兄。曾官蜀郡司马书佐。撰有中说等。死后其门人私谥为“文中子”

    〔7〕欧阳纥(538—570)字奉圣,南朝陈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曾官安远将军、广州刺史。其子询(557—641),字信本,曾官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

    〔8〕江总(519—594)字总持,南朝陈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陈时曾任尚书令,世称江令。

    〔9〕关于张鷟的籍贯,两唐书张荐传均作“陆泽”陆泽系唐时深州治所,在今河北深县。

    〔10〕莫休符唐昭宗光化时,官融州刺史。所撰桂林风土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三卷,今存一卷。

    〔11〕朝野佥载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二十卷,已散佚。

    今存辑本六卷,主要记述隋唐二代朝野遗闻。龙筋凤髓判,四卷,判词集,文皆骈俪,从中可知当时律令程式。

    〔12〕杨炎(727—781)字公南,唐凤翔天兴(今陕西凤翔)人,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13〕这里“贞元”应作“建中”据两唐书杨炎本传,贞元时杨炎已死,他获罪贬官在建中二年(781)。

    〔14〕建中实录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十五卷,系唐德宗建中时编年大事记。

    〔15〕文苑英华北宋李昉等人奉旨编撰。共一千卷,上续文选,收南朝梁末至唐代诗文。

    〔16〕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明临川(今属江西)人,曾官浙江遂昌知县。邯郸记,共三十六出,与沈既济枕中记相较,情节上多有增饰。另撰有紫钗记、还魂记(一名牡丹亭)、南柯记,与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

    〔17〕毛颖传韩愈在文中将毛笔拟人化为毛颖,叙写他的身世,借以抒发胸中郁积。

    〔18〕“吴兴才人”语见唐李贺送沈亚之歌:“吴兴才人怨东风,桃花满陌千里红”其序云:“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沈亚之(781—832),字下贤,唐吴兴(今属浙江)人。工于文辞,擅长传奇。下文所说“自谓‘能创窈窕之思’”见于沈下贤集卷二为人撰乞巧文。

    〔19〕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太原(今属山西)人,官至刑部尚书。撰有白氏长庆集。

    〔20〕开元升平源撰者一说为吴兢,记姚崇向唐明皇进谏十事的故事。

    〔21〕东城老父传又名贾昌传,撰者一说为陈鸿祖。

    〔22〕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国子监生。所撰长生殿传奇,五十出,演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23〕丽情集二十卷。作者张君房,北宋安陆(今属湖北)人,官尚书度支员外郎、集贤校理。该书已散佚,今存一卷。京本大曲,未详。

    〔24〕曲江池元石君宝撰。杂剧,四折。

    〔25〕薛近兖约明嘉靖时人。所撰绣襦记,四卷,四十一出。

    一说为明徐霖所撰。

本站推荐:上门女婿叶辰活色生香夏星辰白夜擎你是我的难得情深悠哉兽世:种种田,生生崽冷宫凰妃叶辰萧初然小说放任萧家上门女婿千九九牧夜霄

中国小说史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墨坛文学只为原作者鲁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鲁迅并收藏中国小说史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