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达歌文集最新章节!

      过年了,农历丁亥猪年到了,又是一个隆重的中国春节来临了。

    春节是中国人生活中最为重大的节日。春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上古尧舜,到秦皇汉武,都对春节亲自确定过日子。到了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规定,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可见历朝历代对春节的重视有加。是呵,悠悠历史长河,流走了多少达官富贾的显赫辉煌;滚滚红尘翻卷,卷去了多少英雄美人的风流佳话。然而,却永远也流不走、卷不去中国人的春节之传承。

    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有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介甫公描绘的情景又来到了。

    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起,腊月三十晚除夕守岁、摆供桌、点香烛、迎财神、拜祖先,大年初一放鞭炮、贴春联、贴窗花,大红灯笼高高挂。接下来玩龙灯、猜灯谜、舞狮子、划旱船,直到正月十五“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的元宵节过完才会送年终了。这在人的一生中是多么难忘的盛事啊。

    这么热烈而隆重的节日,近几十年来,随着翻天覆地的时代变迁和生活物质条件的改善,她的内容与色彩也在不断的变化,真可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了。

    记得我少儿时,五十年代初,对春节的期待就是“过年了,有好吃的了,可以有戏看了”那时家境贫寒,父亲当兵远走千里,母亲去他乡谋生,我一人栖身在外公家。外公一介贫民,仅能粗茶淡饭度日,每天都是萝卜青菜,偶尔吃上一顿油煎豆腐,就很高兴了。记得我随外公上街,从油条、包子铺前经过时,我馋涎欲滴,央求外公买一根油条或一个肉包子吃。可怜外公身无余钱,只好哄着我说,等过年时一定买给我吃。到了过年了,再要外公去买油条包子时,外公仍心有余而力不足,又只好说,过年有肉吃,还要吃什么油条包子呢?我想,我亲爱的外公当时心里该有多么难受,外孙这一点小小的愿望竟然难住了他。现在每忆及至此,我仍不禁难过而泪下。然而,虽然是如此贫穷,我记得,过年的时候,我们仍是那样的快乐。在街上到处跑,到处看热闹,天天挤在露天戏台前看免费的地方戏曲,忘记回家吃饭。手里仅有的几颗炮竹,也放得兴高采烈。

    到了六十年代初,所谓“三年困难时期”那是一个饥饿的年代。物质紧缺,市场凋敝,一切都要凭票定量供应。饭都吃不饱,就更不用说吃什么鱼、肉了,就连买大白菜也要开后门呢。那时,人们对过年的最大愿望是能否多供应一斤肉、半斤油。如果哪家人排队买到了一个猪头,那简直高兴得比过年本身还要高兴。我三弟从小就勤快又机灵,记得那年他去排队为家里买回来一个猪头,母亲称赞不已,直说三弟有本事。

    1962年,我还是一个中学生。寒假时,奉父母命,回江西老家探亲。因江西农村粮食状况较好,养鸡养猪较多。所以,我回来时,带了一大挑腌肉和糍粑等,约有六、七十斤重。我那时才16岁多点,这么多东西压得我也够呛,但为了全家人在过年时多得些肉吃,只有“勇挑重担”了。那时的交通哪有现在这样发达哟,三千多里路,又是汽车又是火车的,挑着东西上车下车,转来转去,换了几次车,真累坏了。在湖南株洲火车站换乘车时,被站上工作人员怀疑我是“投机倒把”的商贩而被拉住检查包包。我又是说好话,又是掏出行证明和学生证等,直到火车鸣笛要开动之时,我才被放行。当我一脚踏上火车箱的踏板时,火车就开了。那时节的客流,与现在的“春运”拥挤程度一样,我挑着几十斤重的担子,站在车箱踏板上,根本进不了车箱。我只能一手扶着担子,一手紧紧抓住车箱把手,情况十分危险。就在这时候,一个善良又和蔼的年青女列车员从人群中冲过来,接过我的担子,并且努力地排开拥挤在车门边的旅客,把我拉进了车箱中间,我才脱离了险境。到现在,40多年过去了,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位好心的女列车员对我的帮助。可惜我那时年少不知道问她的姓名,真不知如何感谢她了。尽管现在所谓的“红旗列车”不少,但是,像她那样的列车员已经很少见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我在农村当知青,生活水平处在当地农民之下。后来,我们也学着当地农民的样子,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我们知青也自己养猪、养鸡鸭,来改善生活。于是,过年的时候,我们也有了“宰年猪”、“打糍粑”的欢乐。那年月,对杀猪的土政策叫做什么“购五留五”就是不管你是什么人,养了一头猪,宰杀猪以后,要把一半的猪肉交售给所谓的“公社食品站”剩下的一半才能自己享用。我们知青不管那一套,从城里想办法弄上几斤当时才有的“青扛子酒”或“红苕酒”请本队有头面的农民来大吃一顿,叫做“吃庖汤”剩的几十斤肉就挑回家里来过年了。那时候,我们养猪不像现在用什么现成的如“希望牌”或别的什么牌子的猪饲料,都是自己在田间地头、山上坡下打的猪草,拌上谷糠煮成猪食喂养,到快要过年的前一段时间,就在猪食中掺一些“包谷面”去催肥,一般也就养到百十来斤就宰了。所以,其肉味鲜美,特别是“吃庖汤”时,别提多香了。现在到处都是机制的猪饲料喂大的猪,肥倒是肥,但是,其肉味就再也没有那时候的鲜美了。在那穷困的年代,我们用自己亲手劳动的成果来为家人过年做些贡献,也还真有点“穷开心”呢。

    中国人过年就要回家,任你路途千里迢迢,身处天涯海角,都要不辞辛劳,甚至历经艰难赶回热土家乡,团聚父母亲人身边,过一个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的亲情年。看一看现在每年的“春运”吧,那车站、机场万头攒动,排队长龙的热烈场景,那千军万马奔回家乡过年的宏大场面,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有如此盛大的壮举呀!

    记得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春节前,天寒地冻。要过年了,客运爆棚,开后门找熟人都买不到车票。我们公司上千职工要回家过年,大家急得不得了。为了帮助职工能及时赶回家中过年,公司党委决定派出自己的运输车队所有的解放牌大卡车,装上“蓬布”摆上长凳,按各县、区排定线路和车辆,由各单位党支部负责组织人员,派出带队干部,在年三十的前两天,一批又一批地送职工上路。我那时负责一个队的组织工作,还记得给每个回家过年的职工发送了从外地采购来的“雷公山大曲”酒两瓶。那时候,送“雷公山大曲”已经很不错了,因为当时街面上还没有敞开供应呢。

    后来,改革开放了,国家逐渐富强起来了,平时人们都是大鱼大肉的了,过年也就不再发愁什么“肉”呀“酒”呀的什么了。交通也发达了,高速公路都快联网了,火车、汽车、飞机任选乘坐。回家过年更快捷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钱包鼓起来了,过年送“压岁钱”越来越多了,打麻将娱乐的人也越来越迷了。许多人过年几乎变成了“麻将年”几天几夜不下桌子。这真是给过年添上了一道不知是什么味道的“新菜”啊。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如今又成了中国人过年的一道新风景,年三十晚,全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看“春晚”成了过年守岁的新习俗了。到了新年零点钟声响起,人们纷纷拥出家门,燃放鞭炮、烟花,城乡一片欢腾,红红火火迎来又一个新的中国年。  

本站推荐:穿越成反派要如何活命凤帝九倾重生最强女帝嫡女归读心医妃唐可心赵洞庭颖儿明天下神医傻妃:腹黑鬼王爆萌妃军火妖妃娘娘嫁到:陛下,好生伺候!

达歌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墨坛文学只为原作者达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达歌并收藏达歌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