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文学 > 灵太后 > 第八章隔夜梦2

第八章隔夜梦2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灵太后最新章节!

    安北将军,兼恒。朔两洲的讨虏诸军都督尔朱荣,曾由元叉向小皇帝建议提拔重用起来,并获得元叉很多赏赐。他依仗自己重兵在手,肆意横行。他的大军路过肆州时,因肆州刺史尉庆宴没有出来迎接他,尔朱荣便带兵冲进肆州,抓走了尉庆宴,让自己叔叔代理肆州刺吏。对他这种肆意妄为,不以朝庭官吏为人的行为,朝庭拿他也没有办法,还得抚慰他。

    尔朱荣绕勇善战,在北方击败了很多贼兵,但他把抓俘和投降的贼兵全都充实到自己的队伍中,强迫这些人做自己的奴隶。使尔朱荣这个原先的小酉长,很快就发展成北方的强大军阀,成了朝庭独霸一方的地方势力。元叉被朝庭清除以后,尔朱荣先是为元叉鸣冤,而后又恐朝庭把自己与元叉联系起来一起清除,接着便做好一切准备在与朝庭对抗,一决雌雄。

    杜洛周兵败以后,投靠了从强盗起家的叛匪葛荣部下,使葛荣的势力一下子又增大了许多。这时的葛荣,表面也是很强大的。他自以为得意,带着一部分重兵前来袭击魏兵,可是很快就被元深的军队击败。在葛荣残部逃跑的过程中,却把驻扎在章武的元融军队冲散,还杀了元融。

    元深原以为能与元融两面夹击葛荣,最后的胜势也就确定了。现在只剩下他自己一支军队,而他的军队这时已经形成孤军深入的形势,若此时后退,葛荣必发动全部兵力来攻击他,他的兵马将十分危险。再加之部队有一部分伤员,后济和给养也不足,只好按兵原地,坐待时机,不敢轻举枉动。

    元徽得知情报,指使侍中元晏到后宫对太后说:“元深徘徊不进,坐图非分之想。他的身边有个叫于谨的人,才智过人,所有谋略都是这个人给元略出的,在当今动荡之时,这个人决不是陛下的忠诚臣子。”

    胡太后觉得这话没有相信的理由,但也不能漠然置之,于是对元晏说:“如果真是那样,你就想一个办法试一试于谨这个人到底怎么样。”

    元晏得了胡太后的懿旨,回来和元徽想了一个既能让朝庭说得过去,又能制服元深。于谨的办法。他们让人在尚书省门前贴了张榜,并放出口信,悬赏招募能捉住于谨的人。

    于谨在前方战场很快得知了这个信息,他分析情况后对元深说:“现在有些小人故意在太后面前混淆黑白,如果太后不明白你的一片真心,恐怕灾难就不远了。我请求自己捆绑入朝,直接面见胡太后,去讲清到底是谁有罪。”

    元深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任由于谨任天由命。于谨便直接来到京城,在尚书省门前揭下榜文,然后直接进宫去找皇太后自首。

    胡太后听说后,在含章殿亲自接见他。于谨详细从容地讲述了元深对朝庭的忠诚,说明了按兵不动的原因。胡太后听后很为之动容,明白了元深的处境,让于谨回到前方战线去安心辅助元深,尽心为国出力。

    还说:“请你告诉元深,一心在外打仗,朝庭内部的事不用他操心,朕自会处理好这些事情,一定让他十分满意。”

    元徽见这一招没有得逞,又写信给自己同党。定州刺史杨津,让他伺机制服元深。偏巧这期间于谨因突然得病,没能及时赶回军营中。不知是谁,又把元徽和杨津要整治他的消息传给了元深。元深心中更是怨恨元徽,他想,自己面临葛荣强大的武装,如果万一有失,对朝庭就更说不清楚了。元深没有于谨的消息,更加心中不安,不知道朝庭要怎样对待于谨和自己。于是决定暂时退守定州,见机行事。到定州后,他朝夕忧虑,借酒消愁。

    乘着酒醉,就和都督毛谥等人说:“大家同生死,共患难很长时间了,万一我有不测,请你们合力搭救,你们谁有难我也一样。”

    毛谥本来对元深怀有二心,很怀疑这话,就到定州衙门告诉了杨津。

    杨津正愁没法回复元徽,便抓住此话向元徽报告说:“元深突然回兵,其意在于谋反。他已经与部下毛谥相商反叛事宜。”

    元徽得了此信如获至宝,立即私自下令捉拿元深。杨津得令后,密令毛谥当夜去抓元深,又被元深的亲信探知实情。元深得信大吃一惊,急忙把自己的将军大印高高挂起,带着亲信和儿子逃难去了。

    他们抄小路跑到博陵地界,正值天黑,不远的地方就是葛荣的一个军营。元深说:“乘此黑夜,咱们偷偷的快点过去,不可惊动敌人。”

    他们这几个人便下马收拾好马具,然后牵着战马,人衔枚。马衔环地偷偷摸过去。谁知,越是怕鬼越是碰鬼。

    *******

    正在他们已经过了最危险地带,想要上马飞奔时,迎面遇见了葛荣的两万骑兵。他们乘夜出动,准备前来偷袭魏军大营。元深他们几个人很快就被这些骑兵抓住。匪军骑兵见是元深,都很敬佩。

    一个骑兵头领对他说:“我们早就十分敬仰大督都。广阳王您老人家。现在魏朝大国不要您,我们要您。如果您能答应和我们在一起,我们将拥戴您当皇上,我们从现在起就是您的亲兵,并且还将有更多的人跟随您。”

    这种言语很快被葛荣听到,他怕自己的部下有变动,造成混乱。当既派人偷着把元深杀死在路途中,接着把元深的随从也都一个不剩地杀死在郊野。

    消息很快传到了朝庭,元徽马上向皇上报告说:“元深投降了贼寇,企图自立为天子与魏朝分庭抗礼。”

    按他的这个说法,元深一家及九族都将被剿灭。元徽派人把元深的妻子和家人及众多亲属全都抓了起来,准备定罪灭族。

    元深的一个家人冒死冲出官兵的围捕,来到皇宫门前高声喊叫“冤枉。”胡太后是在无意中得知了这个消息,立即让人把那个家人传进宫中。她亲自对元深的家人询问,得知了许多她不知道的事。她把那个家人放走了,还当即叫人把元徽找进宫中,命令他把元深的家人全都放了,所加罪状全部取消,并为元深恢复了名义。

    皇家在北方的军队势力一下子弱了下来,几乎丧失了对北方大部分领土的控制。居于北方的尔朱荣心知,现在正是他扩大自己力量的时候。他便乘机打着朝庭的旗号,一面与叛乱的匪军讲和,一面收编了贺拔胜兄弟的部队和其它一些地方武装。魏国的北方从这时起,实际上已经是尔朱荣的天下,他的军威也更加壮大。

    尔朱荣与北方蠕蠕人互相联系起来,形成联盟。他们相约要共同实行亲皇上。拒太后的政策。用这样的方法对待北魏朝庭,其目的就是把皇太后赶下台以后,再夺取北魏的天下。

    他们这一折腾,苦的是北方的百姓,这一方人民在战乱的军匪割据和贪官污吏残酷剥削的双重压力下,艰难地生活,痛苦地熬煎。

    魏朝西线一直由萧宝寅的军队控制,表面上他们面临强敌,寸步难行,实际上是他不想在这样的时候消耗自己的力量。萧宝寅要坐观动静,以待时机,再最后采取对自己有利的方案。

    魏朝北。西这两个方面被这两个心怀异端的人控制着,注定了朝庭今后的命运。尔朱荣和萧宝寅都是手握重兵,其心不用在平叛伐乱上,所到之处只是强征军饷,骚扰百姓,每遇敌寇却东避西藏。弄得魏朝西方的百姓和北方的百姓叫苦连天,民怨沸腾。

    *******

    这些事,原是皇上自己亲手造成,北方和西方战线上的这两个人也是皇上一再提拔重用的。当时曾有人向皇上提出尔朱荣乃草寇出身,萧宝寅是南国亡命之徒,两人不可重用。可是皇上不听,说是宁用外臣,不用强臣。他是为自己皇位着想,怕强臣夺了自己的权利。之所以用母亲帮助执政,也是为了自己权力稳定。

    这样一来可苦了胡太后。她曾多次向皇上建议削减尔朱荣和萧宝寅的权力,都未能得到皇上的认可。只好自己整天忙于繁杂的事务之中,收拾这些乱摊子,却常常几天看不见皇上的影子。令人找皇上,也要费很大的劲,才能在宫中某个最僻静的地方找到。

    原来,皇上年纪不大,贪玩之心甚重,又特别迷恋潘充华。就是在最坏的军情报来时,他心中也是想着宫中的这个妙人儿。前些日,刚有些收复失地等好的军情报来,他就借故给潘充华加封为贵嫔。然后两人整天如胶似漆,不愿分开。

    胡太后对他说过几次,让他以国事为重。他便有意躲开母亲,偏找那些让人找不到的地方与潘贵嫔留连玩耍。嘱咐身边人对他的行踪要绝对保密,不准告诉皇太后。

    郑俨每日带着卫兵守护在太后的身边,很长时间不曾回家一次。一天晚饭后,胡太后突然想起什么地对郑俨说:“你很长时间不曾回家了,趁今天有空回去看看,免得家中惦记。”

    郑俨说:“我早已立志终身保护太后,家中上下也都知道我的这个主意,他们全都支持我。现在我的心中,这里也是家。”

    太后说:“你的忠心,朕已知道,但朕不能不关心你的事情,否则别人该说朕太没有人情了。今天有些上等丝绸,是柔然国头兵可汗进贡来的。请你带回家去几匹,送给你的夫人,就说这是朕的心意。”

    郑俨只好依照太后的吩咐,带着丝绸回家给妻子送去,并说明这是太后的心意,又安慰了家中老小一番后,便立即返回宫中。后来,太后又强迫他回家几次,他全是回去看看,便返回宫中。太后问他为何这样?

    他说:“当前时局不定,我离开太后片刻,都放心不下太后的安全。再说,我现在身为谏议大夫。中书舍人兼典御,总管宫中,特别是太后的饮食起居和所有卫士的大事,怎么能说离开就离开?”

    他总是昼夜不息地在太后身边巡视,检查每顿饭。皇宫每处角落是否安全,决不许任何闲杂人员在宫中逗留。

    吏部侍郎辛雄向魏主上了一个奏折说:“汉夷之民相继变乱,最大的遗憾是因为地方官吏,如太守。县令这些官员不得其人。他们对朝庭三心二意,采用上欺下骗,弄虚作假的方法力保自己的官位。他们肆意盘剥辖区黎民,造成百姓不堪他们的欺压,才有现在不安定的局势。以臣的主意,应尽快对百姓施以慰抚,对官吏进行整顿。

    “过去郡。县两级官员的选拔任用,多是考核虚假,任人唯亲,凭借关系安排官员。另外,这些职位没有受到朝庭的重视,一些贵族和有才能的人不愿到地方担任小官,至使这样的职位被那些小人占据。应该改革这方面的弊端,把郡。县分成三个等级选官,要有候补官位的人选,要按照才能和德望相结合的方法选配官员。如才德不可兼得,应侧重才能选用人才,然后再考虑其它方面。不要再论资排辈晋升职务,应每三年升降一次,称职的选用京官。不经太守和县令的过程,不应任用为京官。这样,各级官员才会在任中自勉,百姓的冤屈才能得以伸诉,天下暴乱自然可平。”

    魏主听过之后觉得,现在各地应以平定暴乱为主,这些小事还不能急于过问,更不可以小事冲了大事。把这份奏折随手扔在一边,也没有让胡太后看。

    胡太后知道自己的皇儿非常自负,从不喜欢别人对他说一个不字。就是自己的母亲也要以他的主意为重,特别是现在皇儿已经亲政,不宜过多干涉。再加上她怕朝中官员像上次执政那样,因自己管事过多而产生反感,影响皇上声誉。致使胡太后眼看着朝中政务,虽然有心相帮,也要退避三舍。

    太后又是五六日不见皇上了,很想念他,就乘早膳过后散步的闲空来到显阳殿。只见殿上悄无人影,案上奏折堆积如山。她随手拿来几本一看,都是放置多日的重要军情,其中辛雄的两份折子都在积压其中。太后心中十分生气,她大声地命令显阳殿主管太监立即去找皇上来见她。

    主管走后,她坐在案边批起奏折,一直批到快晌午,她觉得累了,起身活动一下腰板,这才想起,去叫皇上的太监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回来?于是她又打发一个人再去找。

    过了好一会,皇上才垂头丧气地来见太后。身后跟着那个吓得混身发抖的主管,走到门口就哆哆嗦嗦地跪在门外不敢说话。

    胡太后对着门口瞪了他一眼,对他说:“朕知道耽误这么长时间的责任不在于你,你先出去吧。”

    主管如释重负地跪地连连叩头,口称:“圣上英明”然后屁滚尿流地跑走了。

    胡太后面对着表现得无所为的皇上,叹了口气说:“大魏天朝万里之疆,每天都有很多奏折。这样长时间地积压,怎么面对天下人?世人皆说皇帝日理万机,若不日理万机,岂能配得皇上的称号?”

    魏主元翊岂能听得这样的话?向她翻了翻眼睛,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太后知他没有想通,必是心中不服气,沉思一会,叹口气,什么也没说就回后宫去了。

    *******

    公元527年,北魏朝庭决定从定。相两州分出四个郡来,新组成一个殷州,任命崔楷为殷州刺史。崔楷在太极殿议政时,向皇帝上表说:“因新立州郡,面临强敌,情急之下无一兵一卒,请求朝庭分拨武器和粮食。”

    魏主当朝之上,把奏折传给太后,太后表示应该给予应允。魏主再接过奏折看了一下说:“此折准奏。”便把奏折放在龙案上。

    退朝后,皇上迫不及待地直奔后宫,去找潘贵嫔玩那博肉的游戏去了,哪里还想什么殷州。崔刺史等正事。偏是胡太后认为皇上当朝说的话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也就没有把这样的事放在心上。

    崔楷也认为此事办妥,无须再向皇上老话重提,只是在家等着通知就是了。吏部因定。相两州催着交割,急催崔楷速去上任。崔楷等不及朝庭拨钱拨兵,必须起身前行赴任。临行前进宫要求面见皇上,却整整等了一天,不见皇上传唤。

    曾有人对他说:“崔大人请去找太后解决这样的事。”

    可他认为这样的事也去找皇太后,显得我朝男子汉大丈夫太无能力。于是他第二天早早就空着两只手,带着家人去上任。

    他的弟弟对他说:“凭着现在殷州的形势,你应该把家中老小留在京中,自己单身赴任,万一有难,可保家属。”

    崔楷说:“我闻食人之禄者,忧人之忧。如果我单身独往,将士们谁还肯坚守其志,百姓谁还再相信朝庭?”

    于是他义无反顾的带着全家老小,再加上家人。使女三。四百人前往殷州上任。

    贼头葛荣得知新建的殷州和崔刺史的这些情况,对部下说:“魏朝新设一个殷州,让一个不懂事的人只身来当刺史,这是把殷州送给咱们,咱们不能不要。”他发动重兵立即逼进州城,摆开了攻打城池的架式。

    崔楷弟弟和部下见战事紧急,再次劝他说:“把家中老人和小孩送出城去躲一躲,咱们这些男人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崔楷在大敌当前和众人劝说下,一时没了主意。弟弟便乘机令人把父母。小孩和崔楷唯一的幼子借着夜色送出城去。可是,家人们还没出城墙大门,就被崔楷派的家丁追了回来。

    崔楷对众人说:“我的老人和儿女这样一走,城中百姓一定会说我心中不坚定。这样一来,必将人心大乱,兵无斗志,州城必失。我不能因自己的私爱而失忠义,成为国家的罪人。”

    他说完便投入了备战的准备中,全城百姓虽然人心惶惶,但他们见刺史尚不惜全体家族的性命,也就都安下心来。葛荣的兵力实在太强大,把他们像铁桶一样围在城中。崔楷发动全城百姓以民间工具为武器,不论大人孩子个个上阵。

    百姓也都说:“崔公不惜家中数百口人的性命,我们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呢?”军民个个奋勇当先,全都上了城墙日夜守卫。

    战争打得十分残酷,城中军民死者相枕,但全城百姓和军兵无一叛逆,就连妇女和十一二岁的孩子也都是舍身杀敌的英雄。战到最后,州城失陷,全城老少全都殉难。崔楷更是坚强不屈,身负重伤,又爬起来,手执旌节昂首而立。葛荣不得不下令部下所有的强弩手一起将崔楷射死,才算把刚刚成立的殷州占领了。

    胡太后听到这个悲壮的事情后,十分痛心,她把皇上和朝庭大臣都痛斥了一遍,又下诏为崔楷立碑树榜样,在全国范围内表彰崔楷和他的全家,令官府出兵寻找崔楷活着的后人,重赏优抚。

    还有一个人,也是在这时期为安定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前一年清理元叉爪牙时,有一个叫崔孝芬的人也被人告发说是元叉余党,被贬职到荆州服劳役。临行时,偏遇上胡太后出巡,他上前向胡太后辞行。

    胡太后问他:“朕同你是姻亲,你为什么要与元叉一起反对朕?还把头伸到元叉的车内说:这个老婆子应该立即被赶走。”

    崔孝芬诚恳地对太后说:“我得到了国家的重大恩赐,凭心说话,我确实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再说,假如我真是用这个样子说了这句话,有谁能听到呢?如果他真听到了,那么他一定比我更亲近元叉。”

    胡太后听他说完,什么话也没说,就离开了。很快,崔孝芬重新被起用,任命他为荆州刺史。又过了一段时间,南方梁朝派兵攻打荆州属下的彭城,崔孝芬率兵英勇奋战,一连打退了梁军长期的围攻,终于迫使梁军收兵南返,保持了魏国的威严,守住了疆土。

    李神轨受到太后和皇上的信任和重用后,自己请战去前敌立功。他率军向北,攻打葛荣余部。很快就把投敌叛国的元鉴活捉,并把元鉴的军队彻底击溃。

    这个元鉴曾世袭北魏的安乐王,前一年受命率军讨伐葛荣到了前线。他因在魏朝没能像别人那样成为巨富,心中不平衡。一仗没打,就在战地投降了葛荣,企图捞取名利和富贵。因他这种人没什么信誉,葛荣也没有重用他。元鉴在北方家无定居,富贵不得,什么福也没有享受着,反倒是整天担惊受怕,仅一年左右就被李神轨活捉,最后弄了个身首异处。

    捷报传到朝庭,胡太后颁诏:“原安乐王元鉴因叛祖背宗,卖国求荣,有辱皇族元姓,现诏令其家族更元姓为原始拓拔姓。”

    接着又把元略的职务调到元徽的前面,有效地控制了元徽的行为,使他不得不收敛以前那种营私舞弊。徇私枉法的作为。

    虽然经过胡太后的奋力挽救,原先那种战乱分崩的局面有所好转,葛荣等两股顽匪正在围剿之中,可是大魏天下一直还有麻烦。

    太后对皇上说:“皇上今年已经十八岁,正在少壮时期,最好能为国家和百姓多立些功劳,若能亲躬讨逆,树威天下。那样必能举国同心,天下太平矣。”

    很多大臣也纷纷上表,请皇上亲征,都被元翊摇头否决。

    *******

    一天早朝过后,胡太后和皇上一起退朝回后宫去,太后边走边对皇上说:“我知皇上年纪尚小,能否让我代替你去出征?”

    元翊一听便反对地说:“朝庭养那么多的文臣武将,要他们是做什么的,到头来还要皇上替他们去送死?朕才不宠着他们。等他们都死净了,朕再去送死不迟。再说,皇太后带兵出征,古今未有,您要执意出征,岂不是要羞死朕吗?”

    胡太后说:“皇上亲征并非让皇上征战,不过是为了发动军兵之心。国以民众为根本,以军队为支柱。其中民与军都有是要由皇上来调动的,现在正是用民出力。用兵征战之时,没有皇上亲自出面是不能如愿以偿的。危难之时,全国军民都在仰目皇上,等着皇上的号令,可这号令只有在战场上才最响亮。”

    经皇太后几次三番地劝说,元翊不得不应允去亲征。他曾在朝堂上,当着众臣的面三次答应亲自出征,可是下了朝堂以后就再也没有这件事的音信。

    有一次,朝庭下诏明喻朝野:皇帝亲自西征,并诏令京城内外戒严,整装待发。然而到了第二天,宫廷内外依然如故,不见丝毫征战气息。群臣中,很多人都做好了随驾出征的准备,披甲挂刀地在宫门外等了整整两天一夜,却毫无反应地无声无息了。

    胡太后原计划皇上出征那天,早早做好准备,亲自举行仪式送皇上出征。她早早就端着御酒,带着宫中侍者,在阊阖门等着皇上出行。直到太阳老高,也不见皇上踪影,她急得重新返回中宫亲自去找皇上。

    元翊却说:“现在北方战情紧迫,朕要出征应先北征。”

    太后说:“不管西征还是北征,皇上都该出宫上路了。”

    元翊说:“出征打仗非同儿戏,北征之事要从容计议,出征之日应须缓行。”

    胡太后心知,一定是皇上身旁有人作祟,若非反贼,必是奸细。她心中一阵烦躁,便大声地对皇上说:“皇上这样视国家大事如同儿戏,国人将如何对待国事,如何看待皇上?”

    元翊竟不耐烦地说:“皇太后管得太多了。”

    魏主言后,甩手而去,把个皇太后自己扔在一边。胡太后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楞了好半天,也不知如何是好。

    从心里说,她不想违谬儿子,那是她唯一的亲骨肉,是她在这个经历着无数难言处境的宫殿中唯一的亲人。她的一切是为他而生,为他而准备牺牲自己的。她摇着头,默默地走到太极殿,进到殿里,看见皇上桌案上堆满了未批发的奏章,大多是前方战场告急的文书。她没有别的选择,立即坐在案旁批发文书。

    一连两日,太后一人独自在太极殿批阅文书,皇上始终未见面。积压的奏章批完后,她也气得胸火如烧,便带着宫女去找元翊。直到嘉福殿的内庭也没有发现皇上的影子,只有那些懒懒散散的宫女和太监。一个个东倒西歪。半迷半睡,见了太后尚未打起精神来。

    太后让嘉福殿主管太监领着,又向宫后面寻去。到了龙凤楼里面的寝室,才见皇上的内持太监站在门外打瞌睡。太监见太后突然到来,非常意外,忙想转身进里面报信,却被太后举手制止。太后又示意从人全都留在门外,自己一个人悄悄地往里面走去。

    长长的走廊过去,寝厅的门半开着,廊窗内传出了呼呼——哧哧,啊——啊叫着的婬秽声。她不觉停住了脚步,探头一瞧,只见元翊和潘嫔都是赤身裸体,在龙床上翻来覆去地扭在一起,还有两个赤裸裸的宫女在两边帮忙,举手分脚地为皇上和潘嫔按摩。摸索。这四个人时而滚在一起,时而绞合罗列,不成体统得让人不堪入目。

    胡太后到了此时,哪里还敢再发言语?只有悄悄抽身,反走进来的路了。

    胡太后心中有气,又无法对人说。她想起多日前,太监刘思逸曾向她报告过皇上与宫女的行为有些不检点,但不曾想竞走到了这一步。她径直来到显阳殿,宣布要自己亲自代替皇上出征讨逆。

    郑俨和徐纥等人听说后,来到显阳殿共同奏禀说:“太后出征,名不正,言不顺,不但与事无补,还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乘机谋害宫中的皇上。若一定要皇上亲征,还是说服皇上自己出征。那样,既可使皇上在国人面前树立坐威九鼎的信誉,又可有太后守宫。绝无后患的保证。”

    太后想想,也只有如此。她对皇儿的希望,原先寄托得很高,现在她只希望他能正确对待国事就行了,不知道她的希望能不能实现。

本站推荐:上门龙婿叶辰至尊人生陈歌伏天氏医婿叶凡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王婿叶凡超级神基因日落大道逆剑狂神元尊

灵太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墨坛文学只为原作者李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孟并收藏灵太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