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文学 > 丁巴达吉文集 > 中午吃过饭

中午吃过饭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丁巴达吉文集最新章节!

    (之一)一向总以为美是无可挑剔的,只要你用心;生活也是也尽如人愿的,但凡你奋斗。直到经历了许多事之后的某一下午,我斜倚在宿舍的床头看一本非洲小说杂志,看到这么一段文字,不禁呆了,原文如是:dont try to make life a mathematics problem with yourself in the center,and every thing coming out equal:when you are good,bed thing can still happen,and if you are bad,you can still be lucky。我前一段时间内心涌出的一个新的观念:生活不容你期待一下子被得到了印证。听到别人的声音支持自己,总是令人力量顿生百倍,尽管之前你曾千万次的告诉自己,我是对的,是那么的自信。

    其余类似的想法我早在大四就有了,曾给一个友人的留念册上写上苏格拉底的一句话:能容忍不公平的待遇,不做出不公正的行为。给另一人写的是自己的话:做一个好人就意味着从此要担负起因之而起的一切不好的后果。换句话,对做好人最大的挑战就是做好人不一定有好报。

    所以你再读那段话:别把生活当做一道算术题,置自己于中央,认为所有事情都来之公正公平。当你表现良好的时候,坏的事情仍旧会发生。当你表现坏的时候,好的事情仍会降临于你。这其中的含义不禁让人感动。让我更加坚定自己要走的路。那怕某人坏事干尽,天良丧尽,上天仍要安排给他了一个美满的命运,尽管某人辛勤劳动,为他人奉献一切,却还是死无全尸,这只是命运作弄人,不能因此而丧失了,继续做好人,行善事,走正道的决心。也许上天让这样的事发生让你看到,就是考验你做好人的决心,这不是,决不是自欺欺人之自我幻想,这正是我们所说的,所最需要的,支持我们坚持自己的路走下去的信仰。想起了离开雷锋的日子上乔鞍山的一句话:某人不愿养敬爹娘是混蛋,而我不是。我却不能因此面放弃了学雷锋的决心。我要说:那怕所有的不幸与痛苦降临于我身上,我死无葬身之地,那怕别人当混蛋利益占尽,荣华富贵尝遍,我也不愿意做混蛋。

    这世上既无完美之艺术,也无完美之人生。我不懂艺术,但又深深坚信每个人身上都有艺术家的成份。直觉告诉我艺术之所以美,也因为那缺憾所致。而人生任何阶段,任何境遇之中,总有缺憾相伴,要么是困顿,要么是疾病,要么是这,要么是那。反正要没任何事来干扰你了,要么你死了,要么没出生,我记得这好象是毛主席说的,这正是有缺憾的人生,也是美的人生,艺术人生。

    还想起另外一事与此有关,忽尔至此忘了,怎么也记不起来,只好那天偶然再记起来,补一篇后记了。这篇文章于是显得短了一些,也不那么层次丰富了印征详细了,心中略有遗憾之感,可这正不是缺憾原则作用于生活了吗?

    (之二)中午吃了饭以后便蜷在沙发上看书,不一会竟下起雨了。心里非常平静。这平静让我有淡淡的快乐。我想探究这快乐或平静的原因,有两个字就那么自然明白的来到眼前,忘我。

    朋友王对我说,他有一种强烈的圣徒情结。其实我在内心每每承受痛苦的时侯,也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去做保尔,去做雷锋那样的圣徒。我内心中深信不疑的是,他们的幸福感是最纯粹的,我得承认我曾经是个很复杂的人,或者说是个很喜欢复杂方法分析事物的人,也许偶而碰上的也许并非是非常复杂的事物,我也喜欢牵扯出来许多复杂的概念,来编织一套我自己啰唆的理论。我的本心是好的,我想要发现真相,我不愿被蒙敝,也不愿自欺欺人,我深知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中,坚持简单的原则是愚蠢的。就把这一点考虑上,我现在还要声称,我坚信世上雷锋保尔存在过的真实性,也坚信他们曾经体会过的幸福的真实性。

    爱与奉献与同情可能是解释他们行动与达到那种幸福感觉的方式之一(介入点),但忘我是他们最后他们所达到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他们体会出了人生之喜悦,也无意识地坚定了他们要走那条已经在走的奉献受苦的道路。

    语言不能表达全部,甚至写下的当时就有背叛自己、欺骗对方,还存对人格的分离,等等这详细的问题,但就因为一点小小的原因,——语言可以反映一部分真实,——我在这里写作。

    忘我是这样一种境界,他将所有的注意力都从自身抽了出去全身心的关注着自己之外的事或人,对于雷锋那是人民的利益,对于保尔那是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自己的身心是完全的放松状态。忘我是这样一种状态,苦难在此轻如鸿毛

    (之三)中午吃过饭,听说下午家里又要打麻将,心中不禁烦躁起来,炎炎夏日的中午,杂乱的声音可不是件好事,最近常常对平静的氛围很是喜欢。正这么想的时候,电话来了,麻将活动取消。于是拿起沙发上的杂志,翻着就过了这么近1个小时。渐渐的我发现自己在那儿躺着平静认真的读了近一本杂志读完了。这种感觉我已久违了,这种定神入读的感觉。也许这也是为什么我那么怀念上初中,上高中的那些读书的日子,上初中的时候,每年到一期新的读者文摘,总是连饭也不想的,一动不动的找一个角落,把里面的每一个字都读完了,才罢手。读书的时候,我好像就忘记了整个世界。我原先的一个朋友,不太喜欢自己所读的化学专业,曾对我说过一句话挺有意思的话,她说:“每每看起化学书,我就想起了全世界;每每看起了英文小说,我就忘记了全世界。”而我想起来,那种忘记了全世界的读书的感觉,我已许久没有了。初三毕业后的那一个假期,我每天脚踩着沙发前的床头读庄子,那一个假期,怎么就那么过去了,到今天想来,真如弹指一挥间。高中时每一个周未留校的日子,一本又一本的小说让我留恋,那淡如水的日子。

    后来的日了不同了。大学的时光暂且不想说,在如今这读研究生的这段日子,几乎难有一次,仅仅一次忘了世界忘了我的那种读书的时候,第一年的时候,在考虑是否要出国,是否要准备考gre,toefl,所以总是在追求与功利之间徘徊,嘴上说不考g吧,还不时拿起gre 词汇背几页,还给自己给一个理由:要做有准备的头脑,认认真真读两本书吧,又在想,这东西可能不会给我带来几千元的月收入吧,出国去留学定居的人的生活且不说吧,国内生活的话,会讲流利英文,精通电脑月收入近万元的eagineer,懂技术的白领阶级比较好,还是不如多看几本专业书吧,到后来吧,想了一个办法 ,大学时代不是读英文小说过来的吗?于是又想开始继续这个优秀传统,可惜的是,建立的基础不同,出发的目的不同,已使同一件事情做起来感觉不一样了。大学时候每天晚上上不上自习呆在宿舍里一遍又一遍听说崔健的新长征,或joyfm ,边认真的看完了一本又一本的半懂不懂的狄更斯,乔治艾略特,那是真正的为狄更斯的世界所吸引,所感动。而现在,心中想的是又要保持自己的对美好理想的遵从与追求,又要功利的目的,别把英文拉下,这东西将来有用。何为有用,说破了,它会为你带来人民币,供你生计,曾几何时,还会发自内心的,骄傲的对朋友们说起:我不缺乏知识,但缺乏那种能真接换算成人民币的知识。现在连那种自信也少了许多,不能带给利益的知识,能算是有价值吗?现在我正在又重新建立一种观点,仍不牢固,但已开始生长,我仿佛觉得,价值与意义似乎一种内在的尺度,一种个人的东西,更大程度上,是具体的不能再具体的东西,并非这世上真有一种价值尺度可以权衡一切;一切事物与一切人。我真的开始这么想,于是我心中也正在一天天的踏实,我现能够坐在这写这些东西,便是明证。

    研究生第一年过去的时候,有一天,我忽然下了决心,我不要出国了,于是把所有的gre单词书都收拾到了一旁。人说:直觉先于语言。我相信,我换一种方式说:感性先于理智。人做了某一重大决定的时候,往往是说出一大堆理由,以证明自己的选择如何明智,可事实上往往是决定在前,说服自己在后。我把这一重大决定告诉我的好朋友刘之后:他说,恭喜恭喜,一个人的心定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到了研究生二年级,每天的闲逛,我老是对朋友说:xx大学真是误人子弟。现在我觉的,世上除了你自己,再无第二人中误了你自己,每天到实验室,我觉得没做些什么。心里闲慌的很,随便多看几页书,算是做以心理安慰,补偿。也看到更多的人在闲逛,在无所事事而无所表示,安然自得,心想他们怎么就能够过着这样的日了呢,另一部分人为了考g出国奋力拼搏,为了发文章而埋头苦干,倒也容易理解,可我这不愿选择其一的人有点不安然,这时候,我明白了,这是;这应该叫做自我的迷失。所以仍旧没有忘我忘记世界的读过几本书,所以仍旧怀念那些以前认真读书的日子。

    今天,第二年已经结束的时候,我、也是在今天下午似乎刚刚有所领悟,原来,人可以是很多的生活方式,其实这世上人有亿万,何尝有两个过着同一种生活。前面已说了价值与意义是具体的,而给予你自己生活与价值,与意义的首先应该是你自己,然后社会、他人予以否肯定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今天读到苏童的一篇文章,我怎样活着过日子有这样一个句子:他说:假如有更好的生活在召唤,我就等着,假如没有更好的,这样也不错,我就这样生活下去吧。如果是以前,我肯定会不喜欢这样的叙述方式,我们应该是力图创造出美好的生活,可观在,我几乎认同这种叙述。末了他又说:“白天读书、会友、搓麻将,夜里写到深夜,不常出门”我心中又是一触动,人真的可能有不同样的生活方式,那么无聊无意义的日子他都居然能够忍受,看来你又得不承认:生活方式的价值或意义全在干你自己首先肯定,首先给予,那怕只是虚空的价值,虚空的意义。事实上文学表述出的全是虚空,何况这虚空试图揭示的呢?不过我想不到苏童那么一个我不曾知的作家,读者那么一本我久不曾读的杂志居然同时合力给我有一点感触,让我想起些什么,似有醒悟,使心境好一点,世界万物之互相影响纤细如此,叫人又是感能万千!

    (之四)米卢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他的一句名言:attitude is everything(态度决定一切)开始广为传播。这不由让我想起这样一个问题:选择一种态度有没有理由,或者说一种性情的生成有没有理由,或者有简单明晰先来的理由。

    有人立马要被处以死刑,距行刑之时不过几个小时,他安然无事的操琴而歌。人问他:你都是马上要去死的人了,还在那唱什么歌,弹什么琴?他答:既然要死了,此时不弹不唱,更待何时?两个人对待同样一种处境,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而且好像都有自己的理由。这愈加让我开始相信乐观或者悲观都是一种没有什么理由的偏致倾向,一种没有外在推动支持,完全取决于内的个人决定,一种态度。这也愈加开始让我相信米卢“态度决定一切”的真理性所在。听闻国外研究证明快乐是一种可以如同庄稼一样被培植的东西(cultivated)。时常的自我暗示,想着自己应该快乐,也会慢慢地快乐起来。我个人倒是希望看到别样的文章,如从遗传基因上证明一个人性情的生成,快乐还是忧郁,乐观还是悲观,取决于生物学上的原因,是物质的原因。这样会免去我花许多时间去胡乱地猜想别的什么原因,那会浪费我的许多时间与精力。。可惜的是,我现在还未看到类似的文章,科学的发展还远未到达这一地方。于是我不得不作如上的揣测。那些持快乐可以培养的态度的一类人常用的一些例子:如悲观者所见的是面包圈中间的空洞,而乐观者所见的则是实实在在的面包圈。这是一个极为恰如其分又寓意深远的例子。面包圈这个实物象征着这个世界,我们所处于其中的生活,面包圈中间的空洞则代表着这个世界中的不完满之处 — 缺撼一类的东西。实在的面包圈则是我们可以享用的东西。我对于这个理论(说法)最感到震惊而又不震惊的是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无论你是悲观者或是乐观者,无论你采取一种什么态度,你都不能改变面包圈一丝一毫。面包圈没有因为你的悲观而对你另生怜悯之情,中间的空洞也变成面包了,或者它为你的乐观所鼓舞,中间的空洞消失了。no,这种事情永远不可能发生。所以悖论就是:既然态度是这样一种虚无之物,不能改变客观事物之一丝一毫,何以我能体会到态度决定了一切的真理性呢。沿由上面的推论,我们应该得出的结论是:态度决定不了任何东西(attitude is nothing)。这不由让我改变一个观念,或者说一种心理倾向,即总是太苛求外在的东西,去不合理的让外在的东西去适应内心的要求,而不是让自己﹑让内心去适应外在的世界。也可以说,不是从内心之中寻求幸福,而是向外部世界去寻找快乐的太多条件。

    人愈长大,经验阅历愈丰富,就愈是发现改变世界只是一句空话,改变生活也是空空的口号。你有时候可怜的发现你居然无力得连一只随处拉屎的小狗的坏毛病也改变不了。我的母亲已经63岁了,和我还有我的一个外甥生活在一起,居住在一套两室的房子里,外甥马上要高考了,还仍忘不了看电视,每天看太多的电视,脾气也高傲,我每次担心妈妈因为太多的担心以及对外甥行为的不满会让她生气。她却总对我讲一句话:我已经活了大半辈子,我知道我除了改变自己,谁也改变不了。他要怎样,只能由他,我只能改变我去适应他,也不致于我生气。规劝的话说到他耳朵里,听不听由他了。我深是为母亲的话感到震惊。细想起来,改变一个人何尝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和母亲最近三年居住在一起,早晚相处,母亲身上在我看来的缺点,也并没有因为与我的争吵而彻底消失。母亲厌恶的我身上的恶习,也何尝消失殆尽。两个人就是在这种互相磨合之中慢慢地改变自己,适应对方,达到一种和谐。哪里会如一人愿,让另一个人完全行你所想呢?知道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适应社会,适应生活以及这个世界,这就是一种态度。或说许多态度中的一种。这种态度决定不了任何生活中的存在,但它却可完全改变你的许多感受 — 对同样存在的感受。到底觉得是“attitude is everything”还是“attitude is nothing”也是一种态度,这态度也会影响你的生活的一部分,哪怕一小部分。

    米卢在带领中国队冲入世界杯之后,开始成为中国的superstar,他曾上了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著名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可惜的是,所谈的都不是我最关心的问题。如果有机会碰见他,我真想听一听他如何阐述“态度决定一切” ,以图一乐。

本站推荐:穿越成反派要如何活命凤帝九倾重生最强女帝嫡女归读心医妃唐可心赵洞庭颖儿明天下神医傻妃:腹黑鬼王爆萌妃军火妖妃娘娘嫁到:陛下,好生伺候!

丁巴达吉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墨坛文学只为原作者丁巴达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丁巴达吉并收藏丁巴达吉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