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文学 > 阿溟文集 > 竟是风吹花落下

竟是风吹花落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阿溟文集最新章节!

      十五

    刘二娃的为人,没啥多话,是那么几句话,说完就是。一张脸,黑镗镗的,如果不挂上笑容,活象谁欠了他债似的。高高的个头,一身使不完的劲。白天里没有使完的劲,晚上全用到了四儿身上。

    “今天不行,要生病。”

    “谁说的?我不搞,让你抱着铺盖,流着眼泪想那个死鬼?”

    四儿挣扎着,他略一用劲,她便到了他身下。四儿放弃一切努力,由了他去。后来,四儿便是顺从,无条件地顺从。她要刘二娃相信,既然嫁了他,就是他的女人,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的,希望自己的顺从能渐渐地摸去二娃心底的阴影。

    “你咋和刘五摆那么久的龙门阵呢?这个人有点偷鸡摸狗的,以后少理他。”

    “我去买盐巴,在路上偶然碰到的,他说认识我,叫我二嫂,估计是你家的亲戚,说了几句闲话。”

    “叫你二嫂就是亲戚?以后这一带的人都叫你二嫂,都是亲戚?”

    “好嘛,我少理就是了。”

    在娶儿媳妇这件事上,二娃爹心头亮堂堂的。他有两女一儿。女儿们早早地打发(嫁)到山外,每年走几趟亲家,见识多一点。看着坝区的农民盖楼房,买摩托,着实羡慕。知道这个世道要头脑,要冲劲,倒不像一般山里的老农民把持家务,二娃满二十,便当了家。稚儿放得早,翅膀硬得早,飞得也早。他巴望着二娃能重展刘家昔日的辉煌,几年下来,刘家并无起色。二娃只上了小学,连农药的使用说明也不太能看明白,脑子灵光不起来。

    夜里,躺在床上,听着风声虫鸣,似乎是刘家的祖宗们在发问:你们咋弄的嘛?死脑木壳的,这样下去,我们恐怕连香火气气都闻不到了。他实在不甘心刘家这么败落下去,这个家需要一个好头脑,需要新鲜血液。能念到初中的女娃儿,一般嫁了山外,剩下的,左一个不称心,右一个不如意,二娃的婚事一拖再拖。等到二娃二十六七岁,周围的人在背后悄悄说:看来要打光棍,要不就是娶寡妇。

    做儿子的脸天天阴着,明摆着埋怨老爹耽误了他的婚姻。做爹的,着了急,不再挑剔。一个偶然的机会,听人谈起三年前垮掉的流花大桥和柳叶坝那个克夫的四儿。这个女娃儿虽然命硬,条件还真好,也算不得是正式寡妇。她克强娃儿,倒不一定克别人。托人一说,还算顺利,四儿没有提苛刻条件。刘家在礼数上也没有亏待她,按迎娶黄花闺女的规格,一样样过礼,照着坝上人家的摆设布置了新房。黑马山一带,田地肥沃,粮食不缺,粮囤里有隔年的余粮,缺的是钱。粮食不值钱,谷子六七毛一斤,大米一块多一斤。一亩田能产谷子千多斤,价值不到千元。除去投入,缴了税费,收入微薄,有时还要倒赔。二娃在挣钱理家上没有多少招数,家里的储蓄来自养猪和卖桔,一分一分地算,一分一分地省。为了娶四儿,刘家耗尽了积蓄。

    这段时间,他暗中观察四儿。她的性格沉静,喜怒哀乐很少在脸上,和同龄人比起来少些活泼。对公婆、对丈夫的礼数样样到家,分毫不差。田头的活做不了,地头的活还行。从性格脾气到说话做事,没啥大毛病。但不管她的手脚有多勤快,嘴巴有多甜,她的眼光始终是冷冷的,淡淡的,让人摸不清她在想啥。二娃说:这人的心没有带来,跟死鬼一起走了。做爹的嘴上说:我就不信活人比不过死人,你对人家好点。心里却不免有点失望,四儿不是他理想中的儿媳妇。

    他盼着四儿给刘家生个好孙子。

    四儿也想快点有个儿子。有个儿子,过去的很多事会从记忆抹去。做母亲是件快乐的事,有一个新的生命属于自己,她的日子会鲜活起来,不再空洞苍白。到那时,二娃也许就不再阴着脸说她成天想死鬼了。另外么,也算对刘家有个交代。

    有一句俗话:头年月光照新房,二年月照娃尿床。男女同居,若不采取避孕措施,一两月就怀上了,女人的肚子会一天天膨胀起来,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这是女性的天职,也是女性的自豪。可四儿偏偏怀不上孩子,半年过去了,她的腹部依旧平平坦坦。

    十六

    年三十,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停了外面的活路,歇了下来,一家人坐一块儿,热热乎乎地吃团年饭。山村的团年饭,讲究多,吃饭前要放爆竹。山坳里的爆竹声,从下午四点以后,噼里啪啦的一直延绵到傍晚。按习俗,团年饭吃得时间越长越好,刘家的团年饭从傍晚开始,一直吃到十一点过,二娃父子还在喝酒。

    厨房里,四儿在菜板上麻利地切着大头菜。大头菜是一种根茎,可以如芽菜一样腌制,也可以凉拌着吃。大年初一,吃汤圆时,一般用凉拌大头菜佐食。四儿先将大头菜对剖开,顺着长的一边,轻轻划成薄薄的片,却不切断,让这些片底部连着。再竖着切薄片,这次要切断。切下的,形状如鸡冠,叫“鸡冠子”随着哚哚哚的剁菜声,菜板上有了一堆“鸡冠子”

    “四儿,别急,还有半小时才十二点呢。”

    二娃妈在灯影里忙着扫地。按习俗,翻过了十二点,家里就不能动刀,也不能倒垃圾了。厨房里的活路必须赶完。

    “妈,碗还没有洗呢,得赶快了。”

    “不急,反正有多的,堆那里,过两天洗。”

    “还是洗出来吧,我去堂屋收拾桌子。”

    说话间,四儿已经将切好的大头菜放一大海碗里,拌上盐,出水。她把碗放灶台上,扭着腰儿,甩着辫儿,出了厨房,去堂屋。二娃妈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暗暗地叹气,这个媳妇什么都好,就是肚子大不起来。自己年轻的时候,生活那么差,月事都不怎么正常,仍旧沾着男人就怀上了,咋会半年没有动静?想着想着,二娃妈暗暗拿了个主意。

    她顺手往灶膛里塞了一把茅草,火欢快地舔着锅底,锅里的水很快热了。等四儿把碗收回厨房,婆媳俩边洗碗边摆龙门阵。待碗筷入橱,二娃妈从灶上的吊壶里倒出热水,两人正着洗手“啪啪啪——”除夕的鞭炮放响了。新年来了!

    “四儿,明天到乌尤寺给菩萨拜个年,上过年香。”

    “不是大年初一不能出门吗?”

    “给菩萨拜年是可以出门的。乌尤寺里面有尊送子娘娘,听说很灵,让她保佑你生个大胖小子。”

    “妈,我不怎么相信菩萨”四儿想对二娃妈说,柳叶坝的那棵大榕树,白白受了那么多香火,结果也没能保佑流花大桥不被洪水冲垮。话到这里,四儿的声音有点涩,她想起了她的强哥,再也说不下去了。

    “四儿,别说妈迷信,大年初一,别随口说话。听妈一回啊,跟妈去给菩萨烧柱香。”

    “要到哪里去?”二娃红着一双眼,摇摇晃晃地进了厨房,随身带进的寒气里,裹着浓烈的酒味。

    “我叫四儿跟去给乌尤寺的菩萨烧过年香呢?”

    “妈,那些泥泥巴人能能保佑谁?不不去”

    “听说里面的送子娘娘蛮灵哦,一求就有的。”

    “四四儿,你给老子去!养养个鸡婆还要下蛋呢,你也给老子下下个蛋。”二娃高声大气地吼着,脸红得像关公,眼瞪得像铃铛,额角青筋直跳。

    “你小声点,今天是大年初一,像在和人吵架一样。四儿”

    四儿的脸憋得通红,眼泪在眼眶里转着。蛮横!这二娃太蛮横了。强哥何曾这样对待过她?四儿啊,你真的没有福气,那么好的男人,却不能白头。今天可不能哭!她使劲咬着嘴唇,忍着心酸,冲二娃妈点了点头。

    “爸爸,快来帮我点炮。”院坝里,一个稚嫩的声音在叫,是刘大娃家那个五岁的小儿子。

    这声音飞到了屋里的三个人耳里,大家互相望了一眼,醉酒的、心酸的、心急的,同时在想:确实该有个孩子了!

    十七

    到乌尤寺上香后,四儿没有急着回家,回了趟娘家。

    和母亲连着谈了两个通宵,四儿妈盘问了一下所有细节,最后说,你去医院检查一下吧。四儿去了卫生院。医生细细地盘问,四儿面红耳赤地回答,末了叫上手术台检查,最后说,你没有问题,叫你男人来。

    “你是女的,能检查他?”

    “下一个!你在罗嗦啥?我都没有说不能看,他还害羞?”

    回到黑马山,捱到天黑,转弯抹角地提起,二娃先是一脸疑惑,再是一脸惊讶,最后是一脸愤怒。

    “竟然怀疑我没有生育能力?看清楚点,你男人壮实得很,咋会没生育?”

    四儿心头怯了一下,鼓起勇气:“有没有生育,不是看你壮不壮,而是”下面的话,说不出口。

    “咋不说了呢?分明自己是只不会下蛋的鸡,还赖我头上,看我等会儿咋搞你。”

    “你你反正你要去。”四儿一急,哭了起来。

    被惊动的公婆,好半天才问出个眉目,二娃爹紧锁着眉头,低沉着声音:“明天一起到县医院去检查。”

    冬天的日头短,下午六点,暮霭已经从山谷里漫了上来。二娃妈站在院门口,眺望着山脊,咋还没有回来?天渐渐黑定了,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风很凉,皂荚树上的老鸹不时悸人心魄地叫上几声,让人既冷又怕。刚转身往回走,蹲着身边的花儿跃起身来,沿着青石板路往山脊上奔,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花儿,接主人去了。

    夜已经很深了,山村的夜一片静谧,偶尔的狗叫声听起来有点惊心。刘家堂屋里黄黄的电灯光暖暖地漾出万字窗棂,在地坝的青石板上划出一个个模糊的方格,好象要把过山而来的冷风框进去热乎热乎似的。灯下,刘家一家四口,围坐在屋中央那张八仙桌上,刚好一人占一方。桌子中间有一张薄薄的纸,八只眼睛都盯着它。

    二娃爹垂着眼皮,手下意思地卷着叶子烟,卷紧了放松,松开了又卷紧。二娃妈一脸的戚然,这个善良的女人,满目的困惑。二娃眼里的蛮光少了一点,多了点游离。四儿一脸凄凉,眼光冷得像冰一样。

    半晌,二娃爹抬起眼来,扫了众人一眼,掉过头去看山墙。油漆早已剥落殆尽的木板墙上,挂着些像框,里面嵌着刘家的列祖列宗的画像或照片,面目已经模糊不清。山风透过破败的窗棂,呼呼地灌进屋来,扫荡着屋里的暖意。那张薄纸起伏了几下,飘到半空中,要随风溜走。二娃妈伸出干枯的手,小心翼翼地把它抓住,放在桌上,抹平,挪过泡着茶的大搪瓷盅压着。歪着头看了看,她看不懂上面的内容,知道这张纸关系着这个家的未来。

    风中,墙上的像框颤颤地摇晃着,终于“啪”地掉下一张,破碎的玻璃撒在补得看不清原貌的木质地板上,没有人挪动去收拾。

    眼前的事实,叫人难以接受。一个身强力壮的汉子,居然只能带给妻子百分之二至三的受孕机会,换句话说,几乎没有生育能力。对于二娃爹妈来讲,不能相信就此可能断了香火。对于四儿来讲,对生活的最后一点希望也变得那么渺茫,像坠入黑暗一样,前面黑漆漆一片。倒是二娃的心不那么沉重,没后代就没后代,不是他不想要,是没有法子要。

    夜更深了,风“呼呼”地越刮越紧。“咔嚓”一声响,大概是皂荚树的枯枝落在了屋顶上。

    二娃爹手里的烟又卷紧了,没有再松开,直接送到嘴边,点上。白色的烟雾从他嘴里冒出来,熏得人的眼湿润润的。他吧嗒几口,绷着脸:“睡去吧,这事不要说出去了,明天该干啥干啥,天,还没有塌下来。”

    “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还有百分之二至三嘛”二娃怏怏的,做爹的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直到他把后面的话咽回去。

    这晚,四儿和衣而眠,二娃破例没有找她的麻烦。

    十八

    一夜北风呼啸,第二天艳阳高照。冬日的太阳比较金贵,四儿拆了床上的被褥,满满的一大脚盆,端到井边刷洗。

    “四儿真勤快,撵着太阳洗东西。”

    回过头,刘大嫂端着一撮箕红苕站在身后。四儿赶紧挪动脚盆,让她放下撮箕。然后帮着她提水。

    “昨晚你们一家人在干啥?那么晚还不睡。”

    “没干啥,说些闲话。”

    “你比来的时候瘦多了,能早点睡就早点睡,要晓得爱惜自己的身体。”

    四儿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来黑马山这么久,因为二娃不高兴她和人接触,几乎没有和谁谈过知心话。大嫂干脆靠过来,把嘴放在她耳边说着闺房话,四儿的脸红得像桃花。

    这时刘强走进了院子。躺在地坝中晒太阳的花儿“唬”地站了起来,咆哮着,四儿呵道:“花儿,花儿,莫乱叫。”花儿原地转了几圈,又躺下去,继续惬意地享受太阳。

    刘大嫂快人快语:“哎,村长大人,啥风把你吹来了?”

    “啥风?昨晚的西北风呗。我说啊,老听你叫村长、村长的,说过多少次,是村主任,咋就改不了口呢?”

    “村主任?多拗口啊,还是村长好,响亮。”

    “嗬,你干脆叫保长算了,更响亮。”

    四儿的嘴蠕动了一下,掠过一丝不意察觉的浅笑,什么村长、保长的,闲扯。她挪过脚盆,蹲下身去,继续搓被单。

    “四儿,我和你有仇气?咋不理我呢?”

    “强哥”四儿轻轻地叫道,心头酸酸的,眼睛直发潮。唉,此强哥非彼强哥,这是别人的强哥,她的强哥在另一个世界里。刘强从她眼底读出了那份凄楚,暗自诧异,年年轻轻的,咋会有如此饱含沧桑的眼神?本想开两句玩笑,话到嘴边咽了回去,直奔主题。

    “我来看一下你们家里的小广播是不是好的?过几天,镇上要在广播上讲抛秧技术和柑桔树整枝。明年开春,技术员要下来指导抛秧技术。”

    “有人来指导桔树的嫁接吗?”四儿随口问。刘家桔园里的红桔属淘汰对象,早该嫁接新品种。二娃嫌嫁接后要歇年,没有搞。

    “你家桔园不用嫁接了,要么改种枇杷,要么干脆留着。红桔淘汰得差不多了,物以稀为贵,再过几年,说不定反倒值钱了。”

    “红桔的价格恐怕不容易上来,还是改种吧。”

    “听说柳叶坝有水果协会,他们咋搞的?”

    刘大嫂见俩人聊得投机,自己插不上嘴,端上红苕去喂猪。刘强叫住她:“你家的猪没有喂饲料?”

    “只有一头没有喂,自己留着过年吃。”

    “杀的时候喊一声,我来割点肉过年,我家的全是饲料猪。”

    不知什么时候,二娃挑着粪桶,站在院门口。看着四儿和刘强二人说着,比划着,一张脸阴得快下雨了。这个贱婆娘,平时难得说上三句话,这会儿话倒不少。二娃爹拿着粪瓢,后一步走拢,看看院里,又看看二娃,眼里闪过一丝狡黠。他拉了儿子一把,附耳低语。二娃先是忿然,后是无奈,最后把粪桶一撂,走了。二娃爹看着他的背影,摇摇头,拣起粪桶挑子进了院,堆起一脸笑:“刘主任,啥风把你吹来了?”

    “老太爷回来了,咋你挑粪上山,二娃呢?”

    “二娃挑上去的,给桔子树埋点底肥。他还在山上,没有下来。”

    “还指望着老树子挂果子?”

    “总不能砍来当柴烧吧。”

    “干脆当柴烧了还好些,改种枇杷什么的,听说四儿娘家坝上有个枇杷园,现在已经挂果了。”

    正在晾晒被单的四儿接口说:“那是周三妹家的枇杷园,我们以前在一起卖过水果。”

    二娃爹见四儿接了话茬,脸上浮起一丝笑意,放下粪桶:“四儿,去泡豆子,推豆花。大主任,中午不要走了,就在我这里吃午饭。”

    刘强正要摆手,二娃爹一把将他拉去了堂屋:“慌啥?又没有毛狗儿在后头撵,给我个老脸。”

    等到白酥酥的豆花摆上饭桌,二娃也从外面回来了。三个男人,豆花下酒。几杯老白干下肚,话坛子打开了,东说西说。

    “主任,你说修路,我第一个拥护。钱,我们没有,人还是有的,可以出两个工。”

    “强哥,啥时开工,我来,听你支配。”

    “好,好,下次开村民大会时,我提个议,能够通过就开工。”

    正说着,四儿给他们换上一碗热豆花。刘强的眼跟着她的手转悠,有点恍惚。二娃不免有些酸酸的,却被父亲狠狠地剜了一眼。

    “主任,以后多来走动,我家二娃笨,有些事看不准,麻烦你看着点。”

    刘强东倒西歪地告辞时,太阳已经偏过了堂屋的房脊,地坝里斑斑驳驳,一地碎碎的阳光。走上青石板的山道,一回头,院门口站着刘家父子,四儿的身影一晃,进去了。

    十九

    山村的冬夜。月亮缓缓地爬上山脊,翻过树梢,清清凉凉地照着青色的瓦脊,洒满古老的院落。月光移进窗棂,四儿的眼睛跟着月亮移着。一朵云飘了过来,遮住了月亮,四周陷入了黑暗。“哗哗哗”风过竹丛声有点惊心,让人想起柳叶坝渡口那丛翠竹。

    月亮缓缓地走出了云层,月光如水一样泻进来。恍惚中,强哥那张笑脸浮在月光中,说:“我和你耍了好几个月的朋友,连拧下鼻子都不许?我还想亲你呢,啥时让我亲一亲?”不知强哥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得怎么样了?还记得阳间的事吗?还记得四儿吗?

    “我看出来了,强哥喜欢你!”

    二娃在脊梁后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话,四儿吓得一抖。强哥?当然不会是她的强哥,应该是白天里来过的刘强。

    “你去找他,晓得不?”

    “装什么样?喊你去找,就给我去找。”二娃的声音粗起来。

    “听懂没有?贱婆娘,老爹要你给我家生个儿子。”

    “你也是这意思?我是你老婆,你你”她终于听懂了,几乎不敢相信地听懂了。原来要她去借种!

    “装啥呢?我不是你的头一个男人,再多一个男人,我也认了,只要能生儿子。”

    四儿浑身发抖:“我不去。生不出娃儿又不是我的错,为啥叫我去偷人?”

    话音刚落,二娃一脚踹来“噗嗵”四儿跌下了床。

    “娼妇,你装啥贞烈?老子刘家不要贞洁牌坊,就是要个儿子。你破身子进门,我们刘家亏待过你吗?”

    接着又是一顿拳脚。四儿忍着,没有哭也不再吱声。

    “你以为我想你去偷吗?我们要是没个娃儿,在老爹面前交代不过去。再说我们老了咋办?做孤人吃救济?死了也没有人晓得。”

    二娃打累了,停了手,抱着自己的头,抽泣起来:“我不是男人,真不是个男人!钱不会找,连种也不会下,啥用也没有啊!”

    月光下,二娃黑黢黢的身影,古古怪怪地码在地上,像一个大草包。

    四儿爬起来,活动一下手脚,能动,没有伤着筋骨。她拉亮了电灯。嘴角湿湿的,有点咸,用手一擦,抹了一手的血污。心里不由得一阵苦笑,忍!忍!居然忍来这样的结果。她在衣袖上蹭了蹭嘴角,走到衣柜前,打开柜门。从衣柜里往外拿衣服。

    “你要干啥?不准跑。”

    二娃扑过来,一巴掌打在她手上,衣物落了一地。在五颜六色的衣物中,有一白色直晃四儿的眼睛。啊!那条白裙子,这裙子咋会在?记得出嫁时好象留在娘家的。四儿弯下腰去,拣起来,裙子柔软的质地暖暖地敷着她的手,那感觉从手上传到心里,敷着她的心。她悲从心来:“强哥,强哥,你咋走得那么早啊!?留下我一个人受罪!”

    四儿泪如雨下,奔出房门。

    门口,二娃妈迎面抱住她。她用力一挣“唬”地挣脱了,哭着跑出了院门。身后,二娃爹妈在喊:“四儿,四儿,回来!黑灯瞎火的,你往哪里跑?”

    四儿高一脚低一脚,沿着古老的青石板路,往山外奔。她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回去!回去!回柳叶坝去!后面几支手电光乱晃,杂乱的声音在喊:“四儿!四儿!”

    慌慌张张中,四儿脚下一拌,重重地摔到路上,钻心的疼痛从右脚传来。

    “四儿!四儿!”

    叫声越来越近。不行,得躲起来。她四下张望,月色下,不远处有模糊的树影。一瘸一拐地跳过去,原来是几棵矮矮的洋槐树,她钻进了树丛。嘈杂的脚步声和叫喊声转过了山坳,直扑过来。不知他们带狗没有?如果有花儿,咋也躲不过。四儿紧张得心都快蹦出来了,近了!近了!脚步声像是踩在她头皮上,手里不知不觉地攥起一把汗。她干脆闭上眼睛听天由命。还好,没有狗叫声,脚步声越过她,向山外去了。

    四儿从树后出来,瘫坐在了路边。汗下去了,身上只有一件毛衣,连小袄也没有穿。寒风吹来,禁不住上牙敲下牙。一时间,她又冷,又痛,又急,直呜咽。

    二十

    刘家院子的混乱惊动了刘强,他大吃一惊。白天吃饭时,还好好的,咋到了晚上就鸡飞狗跳了呢?他一路小跑赶到刘家。在花儿的狂吠声中,刘大娃家的门开了一条缝,门缝里露出个小脑袋:“二婶跑了,他们撵二婶去了。我爸爸妈妈也去了。”

    刘强朝黑马山一望,除了黑马朦胧的影子,啥也瞧不见,看来他们追远了。他赶紧沿了山路追去。

    风里隐隐传来哭泣声,在空旷的山野里有点森人,好在刘强不信鬼。转过山坳,哭声就在路边,手电一晃,四儿!她散乱着头发,坐在地上,眼睛红红的,浸在泪水里,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刘强的心像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似的,唉,刘家人不知对四儿做了些啥哟,把人弄成这样。

    四儿正沉浸在无边的悲伤里,嘤嘤嗡嗡地哭。当手电光晃到眼睛上时,吓得她直哆嗦。

    “出啥事了?半夜三更的闹成这样。走,先回去,有啥问题,坐下来慢慢说。”

    四儿眼里满是惊慌,分明是拒绝回去。

    “你坐在这里不是办法,天冷,冻病了咋办?万一钻出坏人来”刘强的语气很温和,没有把话说完,让四儿自己去想。

    “我要回柳叶坝。”四儿声细如蚊。

    “回娘家?得等天亮了再说。先回家吧。”

    家!家!那叫家吗?有那样的家吗?四儿的泪水大颗大颗地滑过脸庞,滚落下来。泪水在月色下亮亮的,像水晶一样折着光。刘强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四儿一定受了什么大委屈了。他走近四儿,想安慰一下她。四儿惊恐地直往后挪。刘强叹口气,原地站定。

    “我是强哥,不是坏人,你不要怕。”

    强哥?“轰轰轰”一座桥在垮塌着,强哥的摩托车湮灭在尘埃中。“好漂亮的新娘。”一张英气的脸,是刘强在大大咧咧地笑。“我看出来了,强哥喜欢你!你给我去找他。”是二娃的吼叫不,不,这不是真的!老天,咋会这样?四儿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咋这样命苦?

    “四儿,你说话,出啥事了?我帮你断理,保证不偏向他们。”

    四儿摇摇头。

    “不说?你不说就不好办了。还是先回去吧,你看,夜半三更,孤男寡女,我不能总在这里守着你。这事要传到村上,拴着月亮也说不清。我又不能把你搁这里,四儿是个明理的人,跟我回去。”

    半晌,四儿有了动静,挣扎着要站起来。

    “咋啦?脚崴了?”刘强一个箭步冲过去扶她。四儿狠狠地甩开他的手“嘭”地又跌到地上。

    “人都这样了,还讲啥忌讳?”

    “不要碰我,不然我不跟你走。”

    “好吧,好吧,你等着,我找截树枝做个拐棍。”

    终于,四儿拄着拐棍,在刘强的手电光里,上了路。没走几步“噗嗵”四儿摔倒了。“算了,还是我背你吧。”

    刘强蹲下身来,把一个男人的宽厚背脊给了四儿。四儿的心直翻腾,虽说她不讲什么“男女授受不亲”可让一个男人背,还是很难为情。可是不让他背,确实不能行走。四儿犹豫再三,手,搭上了刘强的肩,两人同时一颤。

    “你拿着手电,给我晃着点路。”刘强的声音很轻很柔,熨着四儿的心。

    “好的。”

    二十一

    这一夜,黑马山村的人没有睡安稳,这事像石子投进他们平静的生活,山村里开了锅。老人想,刘家几十年来风平浪静,为啥扯筋呢?大概是儿子媳妇不孝顺吧。当家人想,多半为钱扯筋,不然咋闹得天翻地覆?年轻人想,小两口扯筋,有事扯没事也扯,床头打架床尾和,不过四儿跑了,恐怕有点复杂。间或还有睡不着的小娃娃,他们简直是斩钉截铁地想,一定是二叔欺负二婶了,二婶又好看又和气,从不发火。

    后半夜,跑的回来了,撵人的也回来了。刘家堂屋灯火通明。村支书、治保主任、妇女主任、民兵连长等村委会成员哈着热气,晃着手电赶到了刘家。二娃妈在灶房里忙碌,给大家烧开水泡茶,一屋子的人闷坐着,各自在心里想着眼前发生的事。窗棂上密密码码地码着一堆脑袋,他们是赶来看闹热的乡邻。

    “四儿,你先说说咋回事?”坐在上方的刘强打破了沉寂。

    四儿低着头,不语。

    “二娃,你说一说。”

    二娃神色猥琐,眼睛满屋子瞟,最后落在二娃爹身上,所有人的眼光跟着他落了过去。二娃爹木着一张满是皱纹的脸,卷他的叶子烟,好象屋子里只有他一个人,旁人不存在似的。一时间,静得落根针在地上都能听见。

    “咋回事?你们谁说都行,四儿给你们打成这样,总有原因的,不会平白无故的闹起来。”

    “这个这个这是我们的家务事。牙齿还有咬着舌头的时候,小两口扯扯闹闹,没啥了不得,过两天他们自己就好了。”二娃爹把卷好的叶子烟递给村支书。

    支书接过去,放在桌子的一角:“老哥子,事情怕没有你说的那么简单。现在大家都在学法,你们把人家打成这样,不是一般的家务事了。今晚幸好刘强把人追回来了,不然还不知要出啥大事。人家也是爹娘养的,也有兄弟子妹,如果我们不能给她一个公道,闹起来了,大家的脸上都不好看。”

    四儿听着这席话,泪水滚了出来。刘强怜惜看着她:“四儿,你有啥委屈就说出来,村上的干部都在这里,我们给你断公道。”

    “我要回家,不跟刘二娃过了,和他离婚。”

    此话一出,满屋子的惊讶。窗棂上的那些脑袋叽叽喳喳起来,声音越来越大,大有盖过屋里说话的架势。民兵连长起身出去,吼道:“走开,走开,回家睡觉去。看啥呀,这么冷的天,也不怕感冒。”

    村民中有人大胆地说:“让我们听一下嘛,相当于普普法。打老婆也犯法?那么严重?”

    “你们小声点,不要影响里面。”

    “要离婚也得有理由,为啥扯筋闹架?”支书和蔼地问。

    四儿欲言又止,脸红到了脖子。二娃妈前来沏茶,热气腾起来,每个人的脸都有点模糊,倒是山墙上那些列祖列宗依旧清晰可见。大搪瓷盅里,褐色的茶水酽酽的,几个人传递着喝,最后到了支书手上。他并没有喝,怔怔地看了一会儿盅盅,说:“你和罗三妹(村妇女主任)到另一间屋子去,有啥我们听不得的,尽管说。”

    罗三妹立即过来扶四儿。四儿用眼睛望望刘强,看到了一双柔情的眼睛。再看看二娃,那是一双猥琐的眼,二娃爹满眼的绝望,二娃娘则一脸的凄楚。

    四儿定定神,沉默了好一会儿,咬了咬嘴唇,平静地说:“二娃打人,我受不了他欺负,想离婚。”

    “就这样?”

    “是,就是这样。”

    那晚,刘家的灯一直亮到天明,在门外看热闹的人,没有一个熬过了鸡叫。村里人不知道解决结果,但是四儿没有再闹着回娘家,想来给了她一个说法。

    二十二

    春天来了,黑马山一派生机。水田亮晃晃,水汪汪的,像一面面镜子从山谷嵌到山腰,间或有点缀着一树白的梨花,红的桃花,美得水灵灵的。在这画里,活物便是赶着耕牛犁田的人,他们慢悠悠地犁着,一点不着急。

    “哎——不是叫你们抛秧吗?怎么又犁上了?”

    刘强的腋下夹着个半新不旧的公文包,嘴里含着一支香烟,眯着眼睛看着田里忙碌的人。这个抛秧技术,就是头年收割稻子后,关上冬水,第二年不再犁田,将寸长的秧子抛入田中。据说能增产百分之三十。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抛的是否均匀,如果密的密,稀的稀,不但不会增产,反而减产。

    离他最近的一块田里,二娃爹正在犁田。他赤脚踩在水里,扶着犁,裤腿挽到膝上,腿肚上突着像蛇的青筋。他高声大气地吆喝着牛,随着牛儿的走动,黄褐色的土块像浪一样从犁下一排排冒出水面。虽然风中仍有几许凉意,他的额上却在冒汗。

    “刘二爷,咋不抛秧呢?”

    “我老了,学不会了,咋抛?我闹不懂,也没脑壳去闹懂了。”

    “二娃呢?叫他学嘛,抛秧不用犁田,还可以提高百分之三十的收成,节省人工又增产。”

    “二娃出去打工了,单靠这田地里的收入,家里硬是搅不转。他五舅拉了个建筑队起来,叫他去提灰桶儿,挣几个盐巴钱。”

    “哦,原来找大钱去了。”

    两人正说着,四儿穿着一件红色的外套,俏生生走来,走到田那端的埂边,停住了:“爹,该回家吃饭了。”

    二娃爹在喉咙里含糊地应着,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四儿明白,爹要把一块田犁完才停手了。她看着田边的刘强,远远地对他一笑:“强哥在这里?”

    这样叫着,她的心又开始发痛。黑马山这地方,强哥生前没有说起过,想必也没有来过。可这里却有个叫刘强的人,四儿也得叫他强哥。刘强和四儿隔着水田相望,看不清对方的表情和眼神。她不会走过去,就像二娃爹不会用抛秧技术种水稻一样。

    “轰隆隆”远处传来了开山辟路的炮声。

本站推荐:穿越成反派要如何活命凤帝九倾重生最强女帝嫡女归读心医妃唐可心赵洞庭颖儿明天下神医傻妃:腹黑鬼王爆萌妃军火妖妃娘娘嫁到:陛下,好生伺候!

阿溟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墨坛文学只为原作者阿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阿溟并收藏阿溟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