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文学 > 阿姊文集 > 心中那副沉重的磨

心中那副沉重的磨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阿姊文集最新章节!

      乡下老家有副做小食品用的手推磨,古朴、暗沉、静默地置于厨房一角。它是母亲生命里的重要道具。偶尔,也还在发挥一点作用。

    那时,母亲总在劳作之余操纵它来进行生活改色、口味调理,隔三岔五地翻新日子。小时候关于家居生活的最深印象,便是母亲一只手扶持着石磨的把柄,一圈一圈地推啊摇啊,另一只手则拿着小勺,不断地往石磨的嘴里添加早先泡涨的食料,接着,白花花的液泡从上下两扇石磨间的缝隙里一股一股地吐露出来,不多时,下面的铁锅里就盛满了那些承载着美妙享受的美丽泡沫;然后,母亲卸下石磨,在厨房里进行一连串的鼓捣、加工、烹制,最后,为一家人端上来热气腾腾的白花花、香喷喷、软嫩嫩的豆花、豆腐,或者醇厚香甜的糍粑馍馍。

    那个时候的生活条件不象现在这么方便,庄户人家,想吃点小食品,还得自己一手一脚地从头做起。头天晚上参水发料,将之泡软泡涨,第二天,将石磨搬上锅台,安好,然后便轰轰地摇动磨把,响声渐浓时,就见那些美丽的白色泡沫从两扇石磨间源源不断地吐出,刷刷地往下流入锅里。那时我们姐弟几个就喜欢倚在锅台边,一边听着母亲唠嗑“上石岩(乡音读作ăi),下石岩,一个白胡子老头钻出来”的谜语,一边借着昏黄的油灯专注而惊喜地观赏那些奇妙的泡泡,白花花的,蓬松松的,软粘粘的,香喷喷的,有时还拿一根筷子去锅里挑弄它们。看那满松松的泡泡在灯光映衬下,个个都闪着兴奋的亮光,童年的遐思与妙想,无不插满着茂密天真的翅膀,幻飞着奇异曼妙的神采。

    那时,母亲会叫上好奇的孩子们去帮她推磨,也许是力量所需,也许是共享人伦的心理需求。但她怕小孩子家掌握不住重心而把石磨拉翻,将铁锅砸坏,或者伤了人,于是就同意我们伸出一手,与她的手握在一起,她作主力,我们作协力,形成一只大手和另外一只或两只小手一齐握住把柄共同推磨的欢畅与笑闹。伴随着上下石磨摩擦而生的轰隆隆之声和白色液体刷刷下锅的快意或者点点滴滴往下溅落的噼里啪啦声音,是母子在劳动中温馨的俏皮话和开心的笑闹声。那时,劳动的快乐,人伦的淳厚,把厨房充斥得暖意盈盈,热闹非凡。

    磨豆工作结束后,母亲便生火熬浆,将其煮沸,然后舀进一个用白布缝制起来的袋子里,扎好口子,拿一根火钳,让我按住一头,她按一头,在布袋上两头挤压,这样,豆浆便流进了下面的锅里,袋里剩下的,是豆渣;接着,母亲蘸上一种用事先舂好的专用的岩石粉兑成的水,作花洒状投进浆液里,稍作搅拌,斟酌,观看,万无一失之后,盖上锅盖,待凝固后,一锅白生生的豆腐脑就制成功了。

    至今让我自个去作,我想,应该不是问题。这种工作,这种工序,作为家中长子的我,看得多,帮得多。

    这样制作出来的豆花、豆腐,也许是因为品质的确纯净,也许是里面满溢着劳动的快乐,贯注着生活的美好希望,口味,真的甚是上佳。尤其令老一辈人回味,怀念。但这,也就成了母亲的一块心病。

    因为要帮我带孩子,母亲从乡下来到城里。

    当今社会,别说城里,就是乡下,磨豆腐的工作,也更多的交给了现代机械。而且,很多东西,不再自给自足了,买现成商品,是很多人的选择。可是,每次吃豆腐的时候,老父老母们总是做嫌疑状,说这豆腐味道不纯正。不是豆渣没弄干净,就是好象有股子怪味。于是就情不自禁地述说以前的东西是如何的根红苗正、货真价实;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我承认商品社会里批量生产难免粗制滥造,但有时,我觉得他们更多的,是一种有意无意抵制新生活方式的心病,因为推而广之的许多事情都说明他们那个世代人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仍在沿着那条古老的田园牧歌似的调子,追随着往昔的节奏与格调,那是一种不肯妥协、不愿被改换的文化心理。毕竟,那种凝聚心力一点一点苦劳而出的东西,它们本身都带着劳动者的体温,这体温,能让使用和享受它的人,感到无比的亲近、踏实、温暖、安全。

    母亲总是怀念乡下,那田野,那人事,那家长里短,都是她絮絮念叨百说不懈的内容。包括那副已经淡出历史舞台的磨具,仍在她的思绪里缠绕。当她说准备回去磨制点豆腐时,我们都说用不着那么麻烦,街上到处都在卖,要吃即买,不就得了:“你不推磨硬是不舒服呀?”见她旧情难舍的样子,弟弟笑曰:“管她的,让她去做吧,拉‘妖磨’已经成为她的生活习惯了”她这种隔三岔五的精神“拉练”已经无可更改,我们只得戏称那具有妖力的磨叫作“妖磨”

    我们只能在理解中带着更多的不解。是啊,那磨,对母亲来说,几乎是法力缠身不得离弃了。

    那些古老的传统,是老人们心中不老的情结,尽管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生活日益便捷、优越,翻新,很多过去的东西,已成蜷伏一隅的“古董”要改变这些老一代人的生活方式,转变其思维模式,有时,你感到不仅是吃力,更是徒劳。我见过不少老一辈人,他们身上、脑中、心头所思所言所折射出来的特质,跟母亲何其相似!比如埋怨商店里买来的鞋子做得不够规格,不如“手工做的好”;怀疑买来的清油里有假,还是乡下人自己种的油菜籽榨出来的好;嫌菜市场的机器搅出来的肉馅不好吃,还是自己掌刀一刀一刀宰出来的好;放着冰箱里的鸡蛋猪肉不吃,却将那些有些皮裂色差的红薯土豆煮上一大锅;说火腿肠是死猪肉做的,说超市里买的副食不如自家做的好吃,一双300元买来的鞋子你告诉她说价格30元,她却埋怨说15元就够了

    我在想,她们怀念的,肯定不止是那些手工制品的品质本身吧。一定是对过去的时光和与之相关的一切东西的留恋,回味,重温,怀念——也许是那劳动时留在手上的原料的余香,也许是那一瓢一勺一动一转摩擦出来的温度,也许是那温馨暖融的厨房里溢满的人伦之乐

    对经历了岁月的人来说,那些古老的一切,刻画着那个时代质朴、纯正、实在、如水一样澄澈的品质,过去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到亲切、温暖。但是,难道因为这些,我们就要将现代文明的优点否定与埋葬吗?我们肯定那些凝练和蕴藏了先祖智慧和民间文明的手工技艺,但不要因此而被那些深藏心中的古老智慧所拖累所负重。毕竟,社会进步之后,回头去看,有些时候,感到传统也是一种苦涩,沉重,甚至心碎。

    现代生产力已解放了肉身,老一辈们身上的磨不再是一生的重压,不一定要将那些历史重负带到今天,甚至以之来阻挡不可逆转的时代步伐。只希望,那副重重的石磨沉默地呆在角落里,仅仅是作为缅怀一个时代、一段生活经历、一种真纯品质的证物,而不是如影随形缠绕真身的魔,被它所束所绊而影响了前进的脚步。

    很多时候,跟他们讲科学道理讲现代文明,很费心,很伤神,最后,你发觉这个问题比往花岗石里灌水还难。

    家乡人把劳碌、奔波、辛苦等一类词的意思概化为一个字:磨。对于一个劳苦的人,人们会说:这人,很磨!可见这是一个很传神的词。拿刀在石头上来回砥砺,叫磨刀;身被事累脱不了身,叫磨缠;行为徘徊、犹豫不决,叫磨蹭总之,这“磨”字很苦,很重,很累!只愿母亲心中的那副磨,仅仅是一具磨制副食的石“磨”而不是害其心、累其身的重磨;不是具有无边法力、牢牢缠绕其魂灵的摆脱不掉的“魔”;愿它仅仅是两块石头作成的工具,而不是一辈子背在身上心上的沉重的大山。

本站推荐:穿越成反派要如何活命凤帝九倾重生最强女帝嫡女归读心医妃唐可心赵洞庭颖儿明天下神医傻妃:腹黑鬼王爆萌妃军火妖妃娘娘嫁到:陛下,好生伺候!

阿姊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墨坛文学只为原作者阿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阿姊并收藏阿姊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