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名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暗香扑鼻文集最新章节!

    坪不大,就叫小坪吧!

    四周的山重峦叠嶂,木桶一般地紧紧围着。两条小溪,若蚯蚓,从山脚下拱出来,爬出了一溜清亮,那可是躺着让女人梳妆的一块明镜。一条铺满土疙瘩的灰色小路,逆着右边的那条溪流钻进山坳后,水蛇似地搂着那迭迭山梁,缠过去,绕过来,逶逶迤迤,都快要把人转晕了,才慢慢地探出头来——那便是连接山外世界的一根脐带,说明这里并不是一个“孤岛”和外面还是有联系的。

    当然,这都是说的过去。现在通公路了,公路从小溪的汇合处拐进来,踏过这一方坪畴后,便伸向另一座大山,弯进山谷里,去连接比小坪更边远偏僻的旯旮儿。

    这里就是我的家乡,我祖祖辈辈已在这里繁衍生息快六百年了。虽然我从这里走出去多年,但它一直都是我的牵挂。别看这里地方不大,人户不多,只是一个还不到两千人的小村子,但这里出过的“人物”却不少,流传下来的故事就象阳沟坎上的葡萄,一串又一串。

    不信?我就说说这里最有名的三张名嘴。

    一

    庆幺公称得上是我们小坪的第一张名嘴。庆幺公生于道光年间,跟今已有一百多年了。庆幺公在家排行最小,但他辈份高,从娘肚子里一栽下来就是爷爷辈,理所当然的就达到了“公公”级别。他与我同姓,学名叫庆有,故大家都喊他庆幺公,一直到今天,都还是这么叫他。

    庆幺公生性顽劣,娇生惯养,是如贾宝玉式的人物,典型的纨绔子弟。由于小时候没受到过劳动熏陶,养成了游手好闲的陋习,成年后亦如此。父母一过世,他衣食没了着落,只得信马由缰、行走江湖,靠一张破嘴来混一口饭吃。

    说实话,庆幺公还真是个人才。他的脑子特别好使,虽没上过几天学,肚子里装的“货”却不少。他三流九教的人物都交,五花八门的技艺都学,是个多面手,行走江湖时,他的这些技能每个都派上了用场。小小旗幡一挥,他是个算命先生,上知生死财运,下晓儿女婚姻;几声羊角号一吹,他又摇身一变,成了个阉猪匠,阉猪骟牛,劁羊挦鸡,也能霸蛮对付;往包袱里几包草药一塞,再拿起几剂狗皮膏药在人面前晃荡晃荡,立刻又是一个能给人把脉看病的游医郎中其实,这些他都只懂点皮毛,吃的全是夹生饭,功夫都在他的一张臭嘴上。他能把岩屋讲失火,把死人讲爬起来喝茶。三百钱买个猪娃——光一张寡嘴。

    他行走江湖,虽然多半都是靠诓骗,可他又和今天所说的那些坑蒙拐骗不完全一样。今天的骗子是不问青红皂白,骗你没有商量的一网打尽,甚至有时还达到人性泯灭,丧尽天良的程度。庆幺公不是这样,他有着自己的道德底钱。他坚持三个不骗:不骗残疾人,不骗贫穷人,不骗人家大笔的钱财。他一次只骗几个小钱,多则上十吊,少则几个小铜钱,只要填填肚皮,糊一下嘴就行了。

    有一回,他行走辰州,路经一座大山时,突然从密林深处跳出来几个毛贼,抢走了他的盘缠。回家没了路费,怎么办?他摸着脑袋,边走边想。当从一户人家门前路过时,他抬头一看,偌大的一幢房子,雕龙画凤,飞檐翘角,包谷辣椒挂满了吊脚楼。心想:这一定是户有钱的人家。朝里一看,只有一个老太太引着两三岁的一个孩子在玩耍,庆幺公心里一喜:川资有了。他顺手从路边地里摘下一枚“七姊妹”辣椒,捣碎让汁液浸染在手指上,趁老太婆不在时,将手指往小孩嘴里一抹,小孩立刻被辣得哇哇大哭,无论老太太怎么去哄,孩子仍哭过不停。难道这孩子得了什么病?急得老太太手足无措。庆幺公见机会已到,便走过去,说让他看看。他要老太太端上一瓢清水,装摸作样的在水里画了几划,嘴里念念有词,给小孩漱了漱口又让喝了几口,小孩嘴里辣味被洗尽,不哭了。老太太还以为碰见神人了,说不尽的感谢。庆幺公趁机说,这孩子走脚了,得打个胎(走脚就是魂魄丢了,打胎就是再把魂魄追回来。这是过去迷信的说法),虽然现在不哭了,明天到了这个时候,他一准又要哭。时间一长、怕是就难办了。老太太对庆幺公的手段刚刚才领教过,对他说的当然深信不疑。急忙说,你帮忙帮到底,送佛到西天,那就请你给孩子打个胎吧!庆幺公要的就是这句话。正说着,孩子指了指庆幺公,要开口说话了。庆幺公一把捂住孩子的嘴,对老太太说,他一个时辰内不能说话,不然打胎就不灵了。老太太信以为真,也帮着庆幺公去捂小孩的嘴,制止小孩说话。庆幺公又说,打胎你得给十吊师傅钱,我才请得来师傅。只要能治好小孩的病,老太太二话没说,立马就取出十吊钱给庆幺公。庆幺公接钱后大喜,便开始想办法,看怎么才能脱身。他神神叨叨地给小孩拨弄一阵后说,孩子走脚走得历害,得打个碓码胎,借碓码神舂舂。老太太哪里知道什么碓码胎,只得一切听从庆幺公的安排。庆幺公把婆孙俩带进碓码屋,要老太太站在一端踩着碓码,碓嘴高高扬起后,庆幺公便将孩子横搁在碓码槽上,让碓嘴正好对着孩子的身子,仍要老太太使劲踩着,他说去取样东西,老太太不知是计,只得死死的踩着,那敢有半点马虎,碓嘴下面可是孙子呀!庆幺公从碓码屋出来“扑哧”一声,把包袱雨伞往身上一背,便悄悄地开溜了。

    庆幺公这种脱身之法虽然有些损,但也堪称经典。他担心孩子一旦说出事情的真象,他的诡计就败露了,不仅得不到十吊钱,而且还会要找他的麻烦,他怎么走得脱。只有让老太太脱不开身,即使孩子说出了真象,他也就不用害怕了,早已走得不见了踪影。

    也许庆幺公有时也做得太过阴损,天理不容,他一生虽娶了五个老婆,都没有为他生下一男半女,还是绝了香火,只有他的故事至今依然流传。

    二

    第二张嘴要算是茂老倌了。茂老倌是个牛贩子,他常年干的都是买牛卖牛的勾当,也是全靠一张嘴巴子混饭吃的。他那三寸不烂之舌,满嘴跑火车,可以把别人顶好的一头牛贬损得一文不值,把自己极差的一头牛胡夸得身价百倍。就象寓言故事说的那样,卖矛时,他手里的矛锋利无比,可以刺穿天下所有的盾;卖盾时,他的盾又坚硬无比,无论天下什么样的矛都刺不穿。虽然互相矛盾,但他就靠这矛盾赚钱。他经常出门身无分文,不偷不抢,回家时却能牵回一头牛。他就有这套本领,你不佩服他就不行。故我们小坪人都称他神倌子。

    他的行囊就一个包袱,包袱里的包着都是一些乱七八糟全与牛有关的杂物,一把雨伞,一身青布长衫,穿得油渍麻花,远看象镜子似的闪闪发光,走近一瞧,怕是有寸把厚的油垢,臭得你直捂鼻子。他一年四季都在周围十县上百个乡的牛场上行走,每个牛场的时间他都烂熟于心。如果你问他什么时候下谷种栽秧,他也许答不出,但你问他哪哪哪的牛场是什么时间开张,他不用想,一口就可以答出来。

    某一日,他从沅陵回来,路上碰见一伙人牵着一头牛,正准备上河塌去宰杀,他上前一看,这牛年纪还小,怎么就要挨刀子呢?便问其原因。牛主人告诉他说,这头牛是飘沙(不生崽的母牛),又长着五只奶,犁耙功夫也不好,卖又没人要,不杀留着它有什么用。茂老倌知道,农村对长有五只奶的牛是很忌讳的,俗话说:五奶五奶,家里祸害。一旦家里下了头五只奶的牛崽,虽然现在按照科学上的解释,这是一种生理变异,算不得什么,不值得大惊小怪,可那时却不得了,就象大祸临头一般,想方设法都得把它处理掉,何况今天的这牛还是一头不下崽的飘沙,那就更是差之又差了,牛主人当然不能容忍,让它长到这么大,还算牛主人是仁慈的,若换了别人,早在从娘肚子里爬出来时就把它丢弃了。茂老倌听了一喜:发财机会来了。他忙拦住牛主人。说他愿意把牛买下,牛主人喜欢不迭。卖了还可以省几个宰杀工钱呢!牛肉又不值钱。茂老倌以最低的价格把这头牛买了下来。他把它牵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将多出的那颗奶用线头挨根紧紧地一捆扎,再拉松胸皮塞进去,为不使它掉下来,再在此处贴上一张象膏药一类的粘条盖住。当然这还不够,别人还是能看出破绽的,得继续花心思想办法。这时牛正好拉了一堆屎,茂老倌双手抓起几把,往这上面狠狠地一阵涂抹,牛屎粘上后,连这方的肚皮都看不见了,那里还有上面的粘条,就是再再精明的人,也不会用手去拨弄这臭烘烘的牛粪吧!牛身上沾点牛屎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谁也不会想到这牛屎里藏着的猫腻。五奶问题虽然解决了,但若想卖出一个好的价钱,还是不够,还得要继续做手脚。就象今天的奸商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一样,为了鱼目混珠,骗过消费者的眼睛,就得挖空心思地进行各种精心的包装,让人在外观上看不出一点破绽来,假的弄得比真的还真。茂老倌把牛牵到一个有水的地方,从附近庄稼地里摘来一包辣椒,又扯上一把嫩嫩的青草,把辣椒放在草中,紧紧地一包,再往草上撒一泡尿,之后便喂到牛的上嘴边,牛见到青草,又尝到草上的咸味,那里知道这其中的阴谋,一口咬着就拖进嘴里,大口大口地咀嚼起来。刚嚼完吞下,辣味出现了,只辣得满嘴流涎,便一头扎进水里,只顾没命地喝水。渐渐地肚子鼓成了一只皮球。茂老倌见效果达到了,屁股上一鞭子,急忙就往牛场上赶。在赶往牛场的路上,茂老倌又从路上拾起一只旧草鞋,一边走一边不停地往牛的生殖器上拍打,不一会儿,牛的生殖器被打肿了,茂老倌这才丢下草鞋,满意地笑了笑。这时的包装才算彻底结束。

    一到牛场,茂老倌对人声称:这牛怀了崽,并都快要生了。不信你看看这鼓鼓的肚子,再看看它已经肿大了的羞子(生殖器)。喂过牛的庄稼人都知道,这些都符合怀孕和快要下崽的外象,当然不会生疑。再看看牛的牙口,牙齿齐整着呢!佝下来看看下身,只有四只奶,谁能怀疑这不是一头上好的母牛?只要一买回家就下崽了,变成了一子毋,就是价钱高点,也值。结果可想而知,就这头没人要的牛,到了茂老倌手里,经过一番打整,不仅卖出了好价,而且还是卖的两头的价牛。

    生意人各有各的妙招,谁都会把自己的东西说成一朵花,尽挑好的话说,不过象茂老倌这种能把赝品卖成真迹的高明手段,在当时还真亏他想得出来,他是否就是今天制假贩假的祖师爷呢?他的独门手艺今天已经失传了,他的后人都是老实的庄稼人。

    三

    再要说的一张嘴叫荷包皮。荷包皮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现在已无法考证。如果说到嘴上的功夫,他一点也不比前两位逊色。

    荷包皮十二岁丧父,十五岁丧母,是跟着爷爷奶奶一块长大的,没有父母的孩子,小时候吃的苦就不必说了。正是在这种苦难的环境里长大,才把他培养出了一张能说会道的名嘴。他的嘴很甜,见了人,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他都叫你一声:大叔、大妈、大哥、大嫂什么的,不仅叫得亲切,而且还满脸堆笑,好象他就是你的一个至亲。他有一套胡吹瞎骗、云天雾罩的神侃本领,只要你和他呆上一会儿,保证让你晕晕糊糊,辨不清东南西北。都说他干蛤蟆能闪出尿来,一点都不假。

    刚解放不久他参了军,去了华北大平原的某个城市。到了部队,首长看他人长得蛮机灵的,特别是他那张裹着蜜的甜嘴,更是讨人喜欢,便把他调到师部给师长当警卫员。在首长身边工作,相对来说,行动是比较自由的,纪律也管得松一些,这正好对了荷包皮的味口。在家他就自由散漫惯了,到了部队又是当的机关兵,还真是他的好运气。师部附近有一商店,商店里有一售货员,是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姑娘长得皓齿莹眸,柳叶长眉,细皮白肉,小巧玲珑,是个人见人爱的小美人。荷包皮想:以后复员回了家,自己家里哪条件,怕是很难讨到称心如意的老婆,若是把这小姑娘弄到手带回家,那才叫扬眉吐气呢!这么一想,从此荷包皮就安下了不良的用心。有事无事总是往商店跑,今天来买盒香烟,明天来买盒火柴,后天又来买支牙膏,本来是一次可以买完的,他就是要分多次来买,目的就是接触接触小姑娘。东西买完后,又不急着走,还得找姑娘东扯胡芦西扯瓢的聊上一阵子。开始,小姑娘看他是解放军同志,不好意思驳他的面子,只是虚以应付,谁知一来二往,日久生情,小姑娘渐渐地被他那幽默诙谐的话语迷住了,慢慢地向他敞开了心扉,最后竟一步步地向前发展至到谈婚论嫁的阶段。小姑娘虽然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荷包皮,但对荷包皮却知者甚少,特别是对他家里的情况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爱情已走到这份上,该问问了,总不能什么都不知道,就往火坑里跳吧!小姑娘开始问荷包皮了,荷包皮见问,当然明白小姑娘的意思,心想:如果如实相告,小姑娘就会产生动摇,谁愿意从一个大平原嫁到你一个穷山沟里去呢?即使她本人愿意,她父母也不会同意,一旦出现了来自家庭的阻力,往往都是个人屈服于家庭,以失败而告终的;如果不如实相告,编一套谎话去骗她,就是把他骗到手跟了自己,自己也逃不脱骗子的罪名,就会在夫妻之间埋下一道永远都无法修补的裂痕。怎样才能做到既如实相告,又要让他听了后心里满意?荷包皮为这事还颇费了一番心思。

    最后,荷包皮编出了一套真实的谎言。他告诉小姑娘说,他住的地方叫大庸小坪,住的是千柱落地、万角朝天的房子,开餐时都要三吹三打,家有八十人打柴,七十人煮饭,白天有黄小姐守门,晚上有白先生巡夜,小姑娘一听甚是欢喜,以为荷包皮出生的是大户人家。荷包皮复员了。小姑娘随他来到他家,一看顿时惊呆了,仿佛突然间掉进了一座大冰窖,浑身都凉透了。小姑娘放声大哭,直骂荷包皮是个大骗子。荷包皮说,我没骗你,我对你说的全是实话,你说我说的那句话骗了你?小姑娘哭着说,那你说你那什么千柱落地,三吹三打,守门巡夜都是什么意思?荷包皮哈哈大笑说:我是大庸县人,这里是小坪没错吧?我住的篱笆墙,盖茅草的房子,你看这是不是千柱落地,万角朝天?我们这里有半年时间吃的都是红薯和洋芋,烧熟了吃的时候是不是要先吹一吹,再拍打几下?我爷爷今年八十岁,天天要弄柴,我奶奶七十岁,天天在家做饭,这不也是八十人打柴,七十人做饭吗?我家喂的狗子是黄色的,还是一头母狗,白天是它给我家守门的,还喂有一只猫是白色的,晚上它就出来四处捉老鼠,黄小姐守门,白先生巡夜也没错呀!我骗从何来?小姑娘见事已至此,也只好认了。一起过日子吧!

    荷包皮是前年才去逝的。虽然他的后人没有流传下来象他这样经典的故事,但都为他争气了。他三儿一女都出来参加了工作,有一个孙子在北京上完大学后,还留在了北京,听说还是什么研究员呢。荷包皮该满意了。

本站推荐:穿越成反派要如何活命凤帝九倾重生最强女帝嫡女归读心医妃唐可心赵洞庭颖儿明天下神医傻妃:腹黑鬼王爆萌妃军火妖妃娘娘嫁到:陛下,好生伺候!

暗香扑鼻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墨坛文学只为原作者暗香扑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暗香扑鼻并收藏暗香扑鼻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