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文学 > 暗香扑鼻文集 > 跟着眼光奔跑

跟着眼光奔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暗香扑鼻文集最新章节!

    (一)

    失意歇上肩头,不停地撕咬着我的疼痛,驱走了原来的那份宁静,睡梦中的呓语如同喝高了酒的醉汉,嘴上的哨兵一下岗便就没有了平日的防卫,胆大得有些出奇。果然,荒凉的心野也在不知不觉中肥沃,无边的思绪像一蓬萋萋的青草,在不经意中从地下冒出头来后,就没命般地疯长,有的还肆意越过行将枯萎的意识栅拦,爬上我思虑的额,拽住我的心而频频锤击。我心原本落寞得如同一片戈壁,茫茫万里,飞沙蔽日,虽硕阔却无生命的绿色,几滴春雨的落下,只能抑住几许欲纵身起舞的黄尘,早已无影无踪,也许落地就浸入地髓抑或融入地下暗流,岂能滋润得了偌大的一片沙漠?

    当然,沉重的撞击锥心砭骨,又怎么能完全无动于衷?一滴雨落在平静的湖面,也会泛起小小的涟漪,即便小得难入法眼,但总是有些微的力度,总会给水面以弱弱的震动,水面是知道的。平静只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境界,其实平静是很短暂的,不平静才是主流。佛说无欲无求,那是一种皈依,一种至高的境界。这种至高境界的平静,世间有几人真正能做到?大概只有修行得道了的真正活佛吧!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到处都充满着诱惑、不安、燥动、喧嚣、迷茫、欲望、争斗、阴谋、欺骗、陷阱、冷漠、仇恨、倾轧。并且这些都在一个劲儿的拉你,拖你,推你,撞你,有时甚至还会绑架你,不由你的不介入而独善其身。有道是人在江猢身不由己,是有几分道理的。就像一条长长的溪流,溪流在流淌的过程中,有汹涌澎湃的激荡,有不急不徐的缓行,有不露声色的暗流,也有光若镜面的平静。世间万物都有它的多面性,只是看在什么样的场伙,明暗显隐分时段罢了,最主要的还要靠自己去分辨,看自己有没有那份定力,是否经得起那些纷纷攘攘的勾引。

    如果说一盆水能救助一棵瓜秧,但救不了一片林子,那么一个人又怎么能拯救得了一个世界呢?当然一个人和一盆水是不能同一而语的,水是能动的静物,只能为我所用,所处地大多都是被动的,而人是能动的动物,其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和贪婪欲成为世界的狂徒,能够征服世界万物也包括征服自己,有时候人的力量大得无法估量,不仅征服了世界上的其它族类,而且还改变了世界许多运行的自然规则,譬如臭氧层的穿孔,譬如整个环球的变暖,譬如南极冰川的逐渐消融,还譬如很多的譬如。不难看出,创造力与破坏力牵手并在,欣喜与悲哀比肩同行。人是世界的主宰,也是世界的建设和施暴者,时刻都在支配和改变着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既十分美好也十分可怕。

    埃里蒂斯曾这样说过:让我们大口大口地畅饮阳光!我来到这个世界,并不只是为了“看看太阳”我们要喝饮太阳,痛痛快快活一场。我们要活在生活的里面,生活中没有旁观者。我们大踏步走过昔日辉煌过的废墟,走向崭新的葡萄园。我们采果、捕鱼,赞美心想事成的欢乐世界。我们迎风举起枝繁叶茂的双手,解放大地的美和梦想。这样,当我安然离去的时候,在我的身后,是按我的愿望创造出来的美丽的新世界。我知道这是他对生活质量的一种要求,任何颓废和敷衍都是对自己生活的践踏和不负责。于是,我有了一种重新拾起的勇气,心里便多了一份窃喜。当然随之也就会多一份心债,多一份期冀,多一份念想。心也就开始不安份的燥动,就会支配着眼球不由自主的暴走,信马由缰的四处乱窜。人的思绪如同深秋里的柳絮,风一刮起来,轻飏的身子就没有了自己的主张,只会随着风的走势满天飘飞。也许这就是人最原始的一种被动吧!被动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有了这种动力,才会有感受,有领会,有觉悟。人就是这样,先有感性后才有理性,只是有的理性却比不上许多兽性。

    (二)

    我思在天马行空般的奔跑。遐想中,突然,我的眼前有几条狗的身影在晃动。我的思绪只像是一卷缠绕着的线圈,猛一下就被眼前的场景抽出了线头,思绪也便随着目光的牵引而奔跑。我看到跑在最前面的是一条母狗,紧跟其后的是几条公狗,白的、黄的、灰的还有黑的。它们在干什么?原来它们正在争夺与母狗的交配权。母狗发情的信讯传出,闻讯赶到的公狗们,便开始了没命的拼斗、撕咬,都想获胜后能与母狗交配。看它们拼斗得是那样的激烈,那样的残酷,那样的不惜身体的伤害,让看的人也不由地心惊胆颤,虽然它们斗得伤痕累累,咬得遍体鳞伤,但它们没有用完最后一点力是绝不放弃的。不过它们的这种拼斗是绝对公正、公平、公道的,没有一丝一毫的谦让虚伪,也没有任何阴谋诡计,更没有零星半点的暗箱操作,它们完全置于光天化日之下,实实在在的是实力的角逐。并不需要什么裁判、监督,也不要什么公正,仲裁,它们全凭着自己的力量说话,真正实现了胜者为王败者寇的公平法则。正是这种绝对的公平,不仅让胜者高兴,败者服气,同时它们也为后代遗传的是一种强者的基因,弱者在前辈们的拼斗中就已被自觉地给淘汰掉了。它们才是真正优胜劣汰的实践者。单凭这一点它们就要比我们人类进步得多,光明磊落得多,它们把公平设在同一起跑线上或搬上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平台上,实行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争(拼斗)。虽然我们也经常说要公平、平等,那只不过是挂在嘴上的一种公平和平等,是一种口惠而实不至的惑众谎言,说得好听点那是欺骗弱智者,玩着一种掩耳盗铃的把戏,说得难听点,那就是对公平平等的亵渎。从彩票的事先做手脚,到经济适用房的六连号,从高考的高科技作弊,到官场官员升迁的潜规则,从工程的招投标的暗箱操作,到司法腐败导致的执法不公,草菅人命,这等等的等等,何言公平平等?就像魔术师玩魔术一样,虽然面上做得似乎挺真,但欺骗的只是人们的眼睛而已。其实在人们的心里都是心知肚明的,不同的是,魔术师在玩魔术之前,他自己首先就承认了他是在作假,是一种坦诚的欺骗,人们也是甘心情愿接受这种欺骗的,目的只想图个乐,搏一笑而已。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许多欺骗,恰恰没有魔术师那么坦诚,不仅不敢公开承认,即便骗术穿帮露出了原形,还要百般狡辩。就像一个小偷,明明看到他偷了东西并已将其捉住,人赃俱获,他还会以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理由进行拙劣的辩解,理由虽然十分苍白,但是将死之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以为就可以活命了,是轻易不肯放弃的。强盗的逻辑是强盗的发明,是否对人类是一种贡献,可能只有强盗自己知道了,只是这种逻辑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却被许多当权者当成执政的理念,这就很有些奇怪了,不!应该更多地是令人失望。

    公平是人类生存和交往都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文明和道德的一把标尺,是尽人皆知的。美国心理学家斯达西。亚当斯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了公平理论,并善意地列出了这样一道公平关系式:oa/ia=ob/ib,但真正能在实践中得到运用的又有几许,尤其是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公平早就成了一块遮羞布,愚弄百姓的一面旗幡。倘若斯达西。亚当斯在泉下有知,怕是也难以瞑目,真真是太可惜他的这番心血了。

    (三)

    小河的流水在舒缓轻盈中从我面前走过,清澈的水面明镜一般,太阳扑进它的怀中,被拉出来一束束光练,反射过来,直刺着我的眼球,我无法睁眼,不由的眯阖眼帘,找寻反照的空隙躲避起来。我蹲下身子,看到了小河里的游鱼,一群接着一群,来回不停的游走,好不快活。看着看着,使我突然想起了庄子。秋水里的一段精典对话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是呀!鱼的快乐与否,作为人又怎么能知道呢?

    鱼是水生动物,是不能离开水的,只有在水中才能生存,水带给它们的也许就是一种幸福吧!你看它们这样毫无目的游来游去,也不歇息一会儿,它们好像连累都不知道,它们到底在找寻什么抑或在追逐什么?我看不懂,也许只有它们自己明白,也许它们自己也不明白,只怕这就是它们的一种生理本能,一种生存的运动方式吧!我看到它们的这种悠然自得和自由自在,好生羡慕。不由地让我想起张志和渔歌子中的两句诗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眼前还真映现着这样的诗景,头上飞的虽不是白鹭,但却有一群群不知名的鸟雀儿不时地飞过,天上水中,相映成趣,倒是别有一番情趣。

    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它们没有思维,没有进攻和侵略他人的奢望,没有贪婪,没有欲念,没有着急,没有烦恼,更没有阴谋,它们有的就是找寻可以滋养身体的吃食,它们的一张嘴是专为身体而生的,除了进食别无它用。而我们人类却不同,嘴除了进食之外,更多的作用怕是用来进行各种语言的交流吧!也正是有了这种功能,才会产生世界的纷繁复杂,恩怨情仇,勾心斗角和尔诈我虞。许多甜言蜜语。许多坑蒙拐骗,许多诽谤诬陷,许多谗言佞话,许多蜚短流长,许多口角是非。也正因为有了这张会说话能交流的嘴,才操作着世界变得如此的燥动不安,人世间的许多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没有了这张能说会道的嘴来挑拨,怕是什么都不会有了,世界会变得单纯极了。复杂有复杂的妙用,复杂可以让世界变得色彩斑斓,丰富多姿,但也能让世界变得刀光剑影,纷争连连。简单也有简单的好处,虽然世界进步的步子没有复杂迈得那么大,但世界会像玻璃球那样清澈明亮,晶莹剔透,一眼可以看穿整个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下,可想而知,哪里还有阴霾的黑手,背后的暗枪,私下的诡计。就会站在一条很标直的平行线上起跑,尽管奔跑的速度不一样,到达的终点有先有后,但脸上洋溢的都会是满意的笑容,写出的定然也是这样两个字:服气!

    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但比世界更加复杂的是人的思想。世间万物都有尽头,都有边际,只有大小的区别,唯有人的思想大得没有边际,和宇宙一样,是无限的。正是这种无限,虽然有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推动着时代的列车滚滚向前,但也正是这种永不满足的私欲膨胀,断送了许多人的终生,使之步入万覆不劫的深渊。这就是利弊的辩证法。

    (四)

    慢步中,我又开始端详起路边的这棵杨柳树了。它蓬蓬勃勃,树尖直指蓝天,宛若伸出的一双手,敞开着它的胸怀,向着太阳拥抱。我看杨柳的昂扬之态,使我想到了唐代诗人贺知章那首著名的咏柳诗来,诗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北宋诗人曾巩也写有一首咏柳,其意境和前者却大相径庭。诗云: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借物喻人,把那种小人得志便猖狂,可谓刻划得入木三分。唐代白居易的杨柳枝词,其中有一首我特别喜欢,诗云: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黄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他既写出了杨柳的动人风姿和可爱的娇态,又写出了杨柳的无奈、孤寂与落寞,也表达出一种惋惜,前后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读来不由地产生强烈的感叹,让人回味。

    植物的绿色需要太阳,需要进行光合作用,才能生长茂盛。植物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获取养料的方式不同。动物供养自己身体养料的唯一来源是嘴,是用嘴获取到了身体所需要的养分后,通过消化系统把这些身体所需要的养料,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以保证身体的生长和生存的需要,所以,食物是动物存活的基础。动物的能量源自于食物,食物的优劣和多少直接关系到动物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是动物的基本保证。而植物不同,虽然它们也有自己的生命,但它们生命的象征却有质的区别。首先它们没有行为意识,它们是一种被动存在,有着一种天然的依赖;其次,它们没有主动意识,不能对自己生存的方式和环境,进行选择和自我改善或改变,所处的都是自然的等待,即便死亡也亦如此;再次,它们在生存和成长的方式上也和动物有异同。它们的根向土地的深处扎下,向土地获取养料养份,土地成了它们的食物,除此之外,它们树上的叶片则向阳光要养分,它们的每一张叶片,就是一座加工厂,它们用太阳做原料,进行光合作用,不仅给自己提供叶绿素,成长着自己,而且也给动物世界提供着氧气。要说,植物还真是动物的母亲,是它们给动物创造了生存和生长的条件,是它们养活着整个动物界。我们人类虽是动物界的佼佼者,但除了征服其他族类物种,称霸做王之外,还真没为其它族类物种做过什么,即便做了点什么,那也只不过是为了自己本身的某种利益,是想从中得到自己的所需要,带有许多功利性,最后成为最大利益的获得者。譬如:建立森林公园,虽然制定了许多不准砍划树木,不准破坏生态的规定,但那完全是为了招徕更多的看客,收获到更大的经济利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要保护那些树木,那些石头。如果说,砍了这些树木,炸碎这些石头可以得到更大的经济利益,我们会毫不心软的把这些树木砍掉。把这些石头炸平。人是趋利动物,所考虑的是自己的生存、生长和生活,即便顾及了其它族类,也是一种为我所用,变出一个新法的趋利行为,何曾像一棵大树,把付出当作自己的一种本能,一种生存的方式,生长和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付出。我们经常说,植物是人类的朋友,其实这话即对又不完全对。对的是说对了一半,不对的是没有说完整,应该说,植物是人类的先驱,是人类生存的必然条件。做一棵树,其实就是做一个终身只有奉献不求回报的人,这一点人是很难做做到的。

    (五)

    曲曲弯弯的小路在脚下伸展,牵引着我行进的步子,慢慢前行。路两旁长满了各种野草,绿油油的,特别是那一丛丛的茅草,刚刚窜出来新叶,一个劲儿地疯长。往路中央长的那一半,相互都挤在了一起,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给这条道路搭起了一道道矮矮的阳棚,几乎把这条窄窄的小路给掩映了起来。早晨的太阳不知是热度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还是早晨的热量本来就很弱,虽斜斜地朗照在大地,地上只看到团团的雾气。是昨夜里的夜潮太重了吧?才使大地到处都散发着滋润,路是湿润的,空气也是湿润的。走在路上,露珠沾在我的裤脚上,把裤腿给打湿了,好像被水洗过一般,湿漉漉的。

    春天是植物疯长的季节,它们要把一年里积攒下来的所有能量和储蓄的所有养份,在这个时间里全部释放出来,所以它们就会像竹笋似的,一夜间就可能蹦出三尺高,其疯狂的速度让人不敢想像。茅草是草本植物,也是最贱的植物,它选择生长地与其它植物不同,它喜欢瘦地岩坡,如河床滩涂、危岩缝隙、黄土高坡。越贫瘠,越瘦弱的土壤越利于它的生长。若按一般常理,在整个生物界里,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通常都应该是挑肥拣瘦的,那里会厌肥挑瘦的呢?但事物往往就在普遍性中有它的特殊性,茅草就是一个特例,世界也就那么怪异和奇妙。对于农人来说,茅草他们即恨又喜欢,恨的是它的生长和繁殖能力太强,如果在庄稼地里长出了一丛茅草,它就会疯狂地生长,其生长的速度是庄稼的好多倍,不仅和庄稼争夺地里的养份,而且还会和庄稼抢地盘,争阳光。茅草的根十分发达,在地下不仅扎得很深,而且蔓延的地面也非常宽,繁殖起来的速度快得惊人。一块再肥沃的土地,只要长出了三五丛茅草没除,不需要一年时间就会长出一片林子,其土地也会瘦得像是开过砖窑刚才恢复过来似的,是生长不出来任何庄稼的。最可恶的是,茅草长起来后,很不容易除尽,你虽然挥汗如雨地把它发达的根须全部从土层里挖了出来,但你没注意它在地下还残留有半截,没过几天它就又会长出来一丛很嫩的新叶,你把挖出来的草蔸如果没有让它与土壤隔离开来,它只要一碰上哪怕是零星的几颗土砾,它也会发芽生长。它是农人眼里最头痛的一种杂草。当然它也并不是百无一用的。农人恨它是恨它不分场地的长在庄稼地里,影响他们地里庄稼的生长,影响秋天的收成。它要是长在荒山枯岭里,不仅是一种绿的点缀,而且它还是牛的最好饲料。冬天里牛过冬除了喂它们的干草料外,山里还有些许绿色的就只有能够耐寒的茅草了,农人把它割回来喂牛,牛能在数九寒冬里能吃上绿色食品,无异于人们吃上了满汉全席,那可不是一般的打牙祭。茅草另一个大的用处,就是盖房子,它可以为人们挡风避雨,遮阳隔霜,几十年前,老百姓的房屋顶上都是它们给占领着,造了房子还真离不开它们。农村习惯把厕所称作茅房,至今都一直沿用着,就是因为那时的厕所正是茅草盖成的,茅房也源出于此。诗仙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开头有这么两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层茅。可见,一直以来,茅草可是为天下贫苦百姓立过大功的。凡物都是有利也有弊的,没有完全的利和完全的弊,正如人,世界上没有完人一样,好人里也有灰暗的一面,坏人中也有善的闪光点。只是我们现在的说词有些绝对,一说某人好来,浑身上下就全都是一个好字,他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身上挑不出一点毛病来,甚至连一点瑕疵都没有,简直是天上的神仙下凡。要说起他的坏来,那他也就坏透了顶,是头顶上长疮脚底下流脓的家伙,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比他更坏的了。殊不知,我们往往这种绝对言词,其实是自己掌自己的嘴,前后的矛盾,自己也难圆其说。君不见,昔日红极一时的官者、老板,什么劳动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红帽子一大堆,各种宣传的媒体把他们捧上了天,政府也把他们奉为揩摸,可一旦穿了帮,从座上客沦为阶下囚后,又发现他原来是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坏,根本就没干过什么好事,昔日为他大唱赞歌的,突然戛然止声。这时,纪检监察部门跳出来,一下又变成他们的功劳了,又开始大谈特谈其经验来。老百姓只有笑的份了。不过现在人们开始学乖了,人死了才说起他的好来。人死后,以后再也不会出现什么坏了,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反正死人是不会说话,不管怎么说也用不着担心,哪怕前面有坏也是可以封住的,看看,这多保险呀!

    (六)

    在一块荒凉的河滩上,有一头老牛在啃吃地上的草。牛一边吃一边喷打着响鼻,好像以此来辨别哪些草能吃哪些不能吃似的,一条长长的尾巴,在屁股的左右两边不停地来回摆动,驱赶着蚊虫的叮咬。老牛的身驱虽然庞大,但很瘦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它的脊梁和一排排肋骨,看得出来,它还真是一头上了岁数的老牛,要不了多久,怕是就要进屠宰场了。突然,使我想起了南宋抗金英雄、诗人李纲写的一首名叫病牛的诗,诗云:耕田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他把牛的一生写得淋漓尽致,看了让人对牛陡生敬意。北宋诗人孔平仲也写了一首赞牛的诗,名叫禾熟,诗云: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残阳。他从百里黍香到谷登场,写出了老牛的无怨无悔和勤劳奉献,也把老牛的悠然自得和与世无争很生动的反映了出来。还有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一首耕牛,把牛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一心为人类造福的形象,写得更加生动逼真。诗云: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传深谷。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老牛在耕作时吃不饱,寒冷时吃枯草,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不仅令人同情,而且它的这种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更是值得大书特书。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有一首诗,名叫老黄牛,诗云: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华贵,不用扬鞭自奋蹄。老黄牛的勤劳温顺在这里都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赞美。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同志也写了一首牛诗,诗云:六十年来似流水,耕田服贾遍神州。牛心未改牛颜面,待我归来看铁牛。这不仅是对牛的赞美,也是他人生写照。在坊间还流传着这样一首叫牛啊,牛的诗,诗中这样写道:高高山上遇老牛,嘴噙青草眼泪流,俺问老牛哭什么?身驮梭轭何时能到头。白天打场转晕头,夜晚还得卧山沟。走得快时主人心欢喜,走得慢了就要挨鞭抽。二八月里耕垡地,整年整月在外头。夏日牛虻咬,冬天又被凉风飕。年老无力没了用,卖给屠户把命丢。牛肉剥开街上卖,牛皮又被鞋店收。剩下骨头没有用,扔进村后山岬沟,能工巧匠捡拾去,磨成骰子做六猴。赢了钱的心欢喜,输了钱的还骂鳖骨头。牛的一生太悲哀,终身劳累苦不休,生遭磨难千千万,死后也难被土留。这首诗虽然浅显直白,但对牛倾注了无限的同情和关爱,读后让人感到情真意切,意味深长。其实对牛的描写,最早见于诗经,诗经有云: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于讹它全面描写了牛的生活、饮食、住处、交配等方面。虽没有正面写牛如何如何,但它描摹了牛的生活习性,由此可见,牛在人类的生活中是占有很大比重的。

    在农村老百姓是把牛看得很珍贵,会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是吃的牛的饭。人们往往把憨厚老实,勤勤恳恳和埋头苦干的人称为老黄牛,是一种尊称,也含有深深的爱意。在过去,无论是在工人、农民还是在干部队伍里,像老黄牛这样的人就很多,遗憾的是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变了,开口闭口就是钱,一切都朝钱看,像老黄牛这样的人再也很难看到了,尤其是在我们公务员队伍里,老黄牛变成了官老爷,公仆和主人的位置完全颠倒了过来,昔日为人民谋利益的人蜕变成搜刮人民民脂民膏的腐败分子。科学的进步却导致人们道德的退步,文明的沦丧,这不能不说时代的悲哀呀。追根溯源,谁又是上这道的引领者呢?也许就没有几人知道了,当然知道了也不能照直说,谁不怜惜这项上之头啊!

    (七)

    父亲又扛着锄头下了地。父亲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人到七十古来稀,按说他已进入到人生的暮年了,但是,他的身板骨却硬朗得出奇,走起路来像一阵风似的,一百多斤的担子压在他身上,只像放上的一根灯草,没事一般,干起农活来也是不减当年,稍逊一点的年轻后生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只是他的背有点微驼,从后面看腰杆挺得不是太直,也许是几十年来不分日夜的劳作,沉重的生活重负给留下来的一个印记吧!从正面看,父亲的这张脸是很有特色的,太像罗中立父亲画上的那位父亲了,不仅轮廓清晰,线条分明,而且人生的沧桑也全写在了这张脸上,用不着细问,从他这张凹凸不平的脸上,就可以读出来许多故事。父亲七岁时就死了父亲,他又是家里的老大,生活的重担过早就压在了他的肩上,所以,他要比同岁的孩子成熟得早一些,更早就承受着生活的重负,尝到了人生的艰辛。父亲是个很有骨气的人,听他说,小时候家里穷得经常揭不开锅,但他有一个很富有姑妈,住在县城里,还开有好几个铺面,父亲进城卖柴,要打她家门前经过,她远远地看到父亲挑一担柴伙过来了,就早早地躲进了里屋不出来,生怕父亲放下柴伙,停在她门前要进屋向她讨碗水喝。我父亲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后来父亲进城卖柴,他宁肯舍近求远,绕道也不打她门前经过了,从此以后也断了这门亲戚。几十年来父亲都和泥巴打交道,每天除了锄把就是刀把犁耙,一双手总是在握着什么,手上的茧子新的盖着老的,一层层的,厚得像一块鉄板。过去,他是为了我们,生活逼着他不能不这样,可是今天,我们都已长大并各立了门户,我们有能力赡养他了,他完全可以颐养天年,歇一歇享享福了,而他依然要下地,劝不住也拦不住。他说,我做得起,要你们养什么。还是自己收获的东西吃起来舒服。听到他这一说,我不由地想起了两首写父亲的诗来,作者是谁记不清了,但诗我记得很清楚。一首父亲这样写道:朦胧时候/父亲/是一座大山/坐在他的肩头/总是看得很远、很远。懂事时/父亲/是一棵倔强的弯松/这才发现/我的份量是这样重、这样重。而现在/父亲啊/又是一首深沉的诗/儿子在默默地读,泪在轻轻地流。还有一首把父亲比作诗人,叫作诗人父亲,这样写道:诗人父亲/以锄头为笔/以土地为笺/以汗水润色/以丰收谋篇。诗人父亲/把诗种在垄间/生根开花日复一日/开花结果年复一年/丰腴的诗行/以生命的姿态/盛开在诗歌家园。两首诗写出了对父亲的真情实感,都是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当儿子的时候,只知道做儿子的憋屈,只有做了父亲时,才懂得父亲的伟大。父亲是一条船,当他把你安全地送到河的对岸后,而他自己却依然静静地停泊在水中。哪怕遭到激流的冲刷,被折腾得颠簸连连,但他的心是畅快的。他不寄希望你以后对他有多大的回报,也不期盼能沾上你多大的光,他承担的是一种责任,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名份,能让他扬眉吐气的一种自我安慰。即便你飞黄腾达,到了登峰造极时,他脸上露出的也只是一种悠然的微笑。

    (八)

    我身上沐浴着晨辉,浑身都感到了太阳给我的温暖,地上一缕缕雾岚映着太阳,向上慢慢地飘浮,就像是煮沸了的开水,到处都在冒着腾腾热气。乡村的早晨也有着城里夜一般的宁静,虽有牛羊鸣叫,鸡犬之声,但就像是一幅很淡雅的画,笔调梳淡而不失凝重,简约而不失洗练,没有城市里的喧嚣和吵杂,人们无论是下地干活,还是放牛喂羊,都是在一种悄无声息的默默中,生怕打扰他人似的,好像已变成为了一种默契。乡村到底是善良和谐的源地,处处都充满着温馨和温暖,处处都给人是一种家的感觉。走在这条熟悉的小路上,犹如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我的孩童时代,一个个天真,单纯,顽皮的身影便扑面而来。孩童的时代是人生最幸福的时段,无忧无虑,没有愁苦,没有焦虑,没有烦恼,有的只要贪玩的惦念,好奇的搜寻以及尚未尽兴的继续,写在脸上的都是幸福。人为什么要长大,要是长不大,永远都是孩子该有多好啊!

    我提起思绪的网绳,拉回在四处飘飞游荡的光眼,注足着脚下。脑子服从了肚子的安排,现在该到了吃早饭的时候了。是的,我已经听到了母亲的呼叫。母亲还是和我在家当孩子时一样,又站在家门口,在一声声地呼唤着我的乳名。儿子在母亲的眼里,无论有多大,走得有多远,永远都是孩子,永远都是她那一声声亲切的呼唤,这是永远都无法改变的。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岁月在脸上给留下的刻痕,时间给身体带来的各种变化——母亲头上的银丝,儿子肚皮的膨胀。

    我回望了一眼来路,踅身回家了。

本站推荐:穿越成反派要如何活命凤帝九倾重生最强女帝嫡女归读心医妃唐可心赵洞庭颖儿明天下神医傻妃:腹黑鬼王爆萌妃军火妖妃娘娘嫁到:陛下,好生伺候!

暗香扑鼻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墨坛文学只为原作者暗香扑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暗香扑鼻并收藏暗香扑鼻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