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刀的風情文集最新章节!

      说到墨迹,中国人大约会想到书法和水墨,前者如果再延伸一下,还包括文章。但后者不会包括油画。油画前还必须加上“西洋”二字以示区别,倘若冒然加上,会被扣上大帽子的。在这点上,我们是颇感自豪的。黑白两色,疏疏落落的几笔,大千世界已跃然纸上,试想还有什么比这更神奇?很简单的道理,吴道子的画用油画来涂抹,可能还勉强,也算是别有风情,如果用在扬州八怪身上,保证会有人大倒胃酸。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中国人向来讲求“神韵”形容一个人往往会力求得出他的“神”来,至于“态”呢,倒是不太注意。比如说一个老人吧,一般是说他仙风道骨﹑风神摇曳之类,他脸上有几道皱纹﹑衣服有几个破洞一般是忽略不计的,仿佛一道出来就会影响他的观感。这种东东应用在墨迹上,发挥得就更淋漓尽致了,不管是泼墨,还是惜墨,都是围绕着一个圆心在自转。

    可以说,古人发明所谓的“文如其人”﹑“见字如晤”之类,搞得神秘点,还有所谓“测字”一类,想来是有些道理的。到现在都打上了科学研究的旗号了,于是用字迹来判定人的性格甚至来协助破案也不再是新闻。人们大约总是有些一厢情愿,很难想象一个猥猥琐琐的小人会写出一笔气势雄浑﹑超拔脱俗的字来,各人的字就如男和女一样容易分辨。你看苏东坡的字,宛如大家闺秀,珠圆玉润,雍容华贵(当然也有不喜欢的,称之为“墨猪”),想来跟他挺着个大肚子不无关系。据史料记载,有一次他和小妾朝云及一众随从去郊游,途中他指着自己能撑船的宰相肚问道:“你们认为我这肚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呀?”仆人答道:“老爷装的是一肚子学问啊!”只有朝云微笑不答。苏轼询问其故。朝云答道:“老爷装的是一肚子不合时宜。”苏轼深以为然。想来这是真的,还被用来折射他的刚正不阿。如果不知道这个故事,大家不免会以为他跟爱因斯坦或鲁迅似的,身材瘦削,双目炯炯,外带一副忧国忧民的神气(当然这样子会被大家骂我把眼睛搁门缝上了)。

    其实反面例子不是没有。比方说“柳体”吧,据说倒是奸相李林甫(就是笑里藏刀口蜜腹剑那个)所创,柳公权不过继承与发扬光大罢了。柳体我看过,一笔一划象刀刻似的“胜笔”多多(韦小宝语)。但后人却不耻李之为人,故不称为李体而称之为柳体了。水浒传里面有个坏蛋据说字也写得不错,但其名我却是忘记了。可见万事都有例外,就如基因遗传,也会时不时闹点突变什么的。

    绘画如出一辙。“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盛唐时以肥为美,所以不仅吴道子的光辉形象非常“丰满”他笔下当风的仙女也象吃了增肥药似的。到了宋代,又闹打仗,又闹民变,大概常常吃不饱,所以人们下笔的墨水就吝啬了许多,清明上河图中有点姿色的,腰围大都是纤纤得只堪一握。到清代好象更明显,你看扬州八怪的画,就说罗聘吧,花卉册页图我看过几幅,倒是返古了,有古拙意趣,却仍不免萧条,如果提起郑板桥,那就更不待言了;那时候虽还未天下大乱,可也已是美人迟暮了。可见墨迹之“神似”不仅能反映单一的个体,还可推而广之映像整个时代了。

本站推荐:穿越成反派要如何活命凤帝九倾重生最强女帝嫡女归读心医妃唐可心赵洞庭颖儿明天下神医傻妃:腹黑鬼王爆萌妃军火妖妃娘娘嫁到:陛下,好生伺候!

刀的風情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墨坛文学只为原作者刀的風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刀的風情并收藏刀的風情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