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文学 > 等待的傻鱼文集 > 游北京四坛

游北京四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等待的傻鱼文集最新章节!

      观日坛:日坛是古人对太阳的崇敬膜拜的象征。

    坐落在朝阳门外东南的日坛,又叫朝日坛,建成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处所。清代因之,为明、清两代帝王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太阳神的地方.直到清代皇帝退出历史舞台后,祭坛也就失去了作用,民国时期外坛劈为市场,有商铺百余家,朝外“坛口”成为繁华之地。今劈为公园。

    日坛,坐东朝南,说是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人要立于西朝东行礼。日坛为圆形,坛西向,白石砌成一层方台,叫拜神坛。坛面明代为红琉璃,以象征太阳,清代改为方砖墁砌,其实,红色跟太阳挺吻合的,不知为何要改。四周有谴墙(短围墙),正西有白石棂星门3座,其余三面各1座,西门外有燎炉、池。北为神库、神厨、宰牲亭、钟楼等。南为具服殿。清乾隆七年(1742年)改建于坛西北角。围墙内有一高不足2米的方台,用白石砌成,别看帝王们平日里威风凛凛,祭日时,得行三跪九拜之大礼的。说到底,还是人类对太阳的崇拜所致。祭日,则希望以自己的虔诚而获得太阳神的庇护。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日坛扩建为占地20余公顷的日坛公园。修建了南、北大门及展览橱窗,建了牡丹园、清晖亭、曲池胜春园、“祭日”壁画、古雅的“羲和雅居”山明水秀古典式的西南景区、画廓等,并将被拆毁的祭台修复一新。重修了马骏烈士墓纪念墓,增建了大型游乐中心。林木成荫,路面整齐,古朴典雅,景色幽静的日坛公园更加绮丽秀美。

    瞻天坛,顾名思义是对至高无上的天的敬仰。

    我一个人来,穿过两重门,经过大片大片茂密整齐的古松柏林,登上2。5米高的丹陛桥,正如天坛伟大的建筑师构想的那样,在沉静的绿意里、在肃穆静谧的气氛中、在密林的尽处,透过底矮的蓝色的墙头,仰视那无以伦比的祈年殿。仿佛真如在人间漫步到天上,敬畏之心不由而生。

    位于北京城南永定门内大街路东的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经14年建造方竣工,又经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天坛的建筑分别以祈年殿、圜丘、斋宫为中心,形成“品”字形排列。天坛置有双重坛墙,形成内外坛的格局,坛墙南方北圆,寓意“天圆地方”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总面积273公顷,比故宫还要大四倍。古代的皇帝称“天子”也就是“天的儿子”天子的居所自然是不敢大过老天的了。

    内坛以墙分为南北两部。北为“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南为“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台台,名“圜丘”两坛之间以长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桥相连,共同形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天坛建筑轴线,两则为大面积古柏林。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是祭祀前皇帝斋戒居所。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练习和演奏。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廓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青檐、红墙、沉睡的古钟、阴森寂静的殿堂这里曾经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天坛建筑群中,设计最精美、最宏伟、最华丽的要数祈年殿,也是想像中离天最近的地方。皇帝离开皇穹宇,缓步来到这里,杀牲焚香和天帝“密谈”祈求风调雨顺。大殿为三层檐圆形攒尖顶,有趣的是这上、中、下三层檐,既不等层距,亦不等比例。中层檐并非在中间,而是偏下一些。三层檐的直径以上层最小,中、下两层则较接近。如此布局,此殿庄严而又显得生动,整饬而又富于变化。更为精妙的是,大殿内的立柱均按天象所建。中央四根龙井柱代表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外围两排柱子共24根,代表一年中有24个节气,其中12个楠木柱子代表一年有12个月,12根檐柱则代表一天有12个时辰;三层共有28根柱子,寓意天上有28颗星宿,若是再加上柱顶8根童柱,则象征36天罡。作为皇帝们冬至这一天祭天的地方,圜丘坛上的石板、石栏以及台阶都与“九”有关。据说,古人把“九”看成最高的天数。而坛面的直径亦如此,三层相加有45丈,不仅与“九”相关,且暗含“九五之尊”之义。圜丘坛真正让人领略到天的魅力。那并不高的坛,人一站在上面便感到天是那样近,那样蓝,似要投入她的怀胞。那种气势和感觉是任何地方也不能与之相媲美的。奇妙的回声,让天坛成为吸引游人的另一个美伦绝伦之处。只要立于圜丘坛中央叫喊一声,你便会听到从地层深处传来的回声,明亮而深沉,这声音仿佛来自地心,又似来自玉空,充满了神秘色彩。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围墙,一人在一端贴着墙壁小声说话,另一端的人只要贴壁聆听,就能听得十分清晰,并且还是立体效果,这便是“回音壁”游人到止多要一试,给游览增添些许乐趣。这证明500年前的中国人就已经能够运用声学原理。

    天坛,作为四坛中最为完整、最为重要、最为光彩夺目的一组古建筑,蕴含了太多太多的文化象征意义,这在祭坛中怕是绝无仅有的。天坛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国古建珍品。

    游月坛,月坛则代表了古人祭祀等级的森严。

    月坛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南礼士路西侧,又称之为“夕月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为明清两代皇帝秋分之日祭祀夜明之神——月亮的所在。坛台方形,白石砌成,东向,高105米,面积13平方米。四周围有矮墙,设东南、西、北四座棂星门。墙外有神厨,神库,钟楼等设施。与日坛正好相反,月坛坐西朝东,想来太阳东边出,月亮西边升,坐西朝东便于皇帝们行祭礼。

    据说,祭月典礼皇帝不是每年都参加,而是逢丑、辰、末、戌年份才亲自参加。与祭日相比,祭月礼仪要简,规模要小,皇帝行礼亦由三跪九拜减为三跪六拜了。这是由月神在天地诸神中所处的等级而决定的。明嘉靖祭祀记载:“秋分祀夜明干与夕月坛。夜明之神东向;二十八宿之神。周天星辰之神、木、火、土、金、水之神南向。”又载:“夕月坛每三岁一,祭以丑、辰、末、年行事。朝日则遣文臣。夕月则遣武臣。”皇帝祭月在每年秋分亥时举行,主祭夜明神,配祀二十八宿,木火士金水五星及周天星辰但因岁月的流逝,坛台已坦荡无存。建国后,政府对所存古建筑进行修缮,广植花木,又新建的景点有月坛蟾宫,内有碑廊、双环映月池、广寒桥和嫦娥奔月雕塑。还有天香院、揽月亭、霁月亭、爽心亭、月桂亭等诸景点。种植了婆罗树、梧桐树、石榴树和桂花等名贵观赏树种。扣住了“月”的主题,突出了秋的意境,成为一处极富诗情画意的人民公园。

    坐落在安定门外大街路东的地坛,又称“方泽坛”与日坛同建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占地面积37。3公顷。地坛是一座庄严肃穆,古朴幽雅,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皇家坛庙,,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地祗神的处所。地坛亦分内坛、外坛,以祭祀为中心,四周建有皇祗室、斋宫、神库等建筑。源于“天圆地方”之说,故而地坛最为突出的是,以象征大地的正方形反复出现,从平面的构成,到墙圈、拜台的建造均如此。这与天坛以象征天空的圆形反复出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不仅如此,地坛坛面的石块数均呈“阴数”亦与天坛的均呈“阳数”而形成对比。凡此种种,皆是“地方”之说的体现。

    北京四坛,展示了中国古老的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让人们欣赏到古代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巧妙的构思;北京四坛,更渗透着一种说不完的古老的文化气息,让人们体会到中国坛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广博深厚。四坛,映照在夕阳的金色光辉里,矗立在茫茫天地见,永远是那样高贵、神圣,我沉默不语。北京四

    坛,留给我的是沉甸甸的历史,是丰厚的文化积淀,更只一种激动、骄傲而崇拜的心情和游过之后留在心里的用我的眼睛看世界的心。

本站推荐:穿越成反派要如何活命凤帝九倾重生最强女帝嫡女归读心医妃唐可心赵洞庭颖儿明天下神医傻妃:腹黑鬼王爆萌妃军火妖妃娘娘嫁到:陛下,好生伺候!

等待的傻鱼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墨坛文学只为原作者等待的傻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等待的傻鱼并收藏等待的傻鱼文集最新章节